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财政政策聚力促发展保民生

人民财经网  2024-03-20 09:48:10 阅读:
核心提示:

  赤字率、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结构性减税降费……《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作出全面安排和部署。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求,今年财政政策加强政策组合、加大调控力度,呈现出一系列新举措、新亮点,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统筹政策工具组合

  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今年的财政政策如何做到“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对此,《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一系列具体部署。

  “适度加力”,主要体现在统筹运用各类财政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今年的赤字率拟按3%安排,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赤字规模达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同时,加大支出强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28.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超过1万亿元,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政府债券对扩大有效投资起到关键作用。2023年,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3.8万亿元,有力推动了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2024年,政府债券规模明显增加,其中,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新增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这两项加起来达到4.9万亿元。此外,2023年四季度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大部分都在今年使用。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政府支出,能够带动和扩大社会有效投资,更好支持重点领域锻长板、补短板,激活经济发展动能,促进高质量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杨志勇认为,这些安排体现了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的要求,“其中财政赤字规模相比2023年适度扩大,赤字率拟按3%安排考虑了财政的可持续性”。

  “适度加力”,还在于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更加突出精准性、有效性。去年,通过延续优化完善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2.2万亿元,有效助力稳定市场预期、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回升向好。按照部署,今年要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科技创新带动了产业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也是促进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下一步,要继续发挥税收政策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落实支持科创企业初创、重点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等全周期税费支持政策。”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旭红说。

  大力优化支出结构

  “提质增效”则主要是优化财政管理,加强政策协同,提升财政政策质效。

  按照安排,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达28.5万亿元,如何把宝贵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对此,《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现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增加财政投入,要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严控一般性支出。

  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方面,今年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既用好有限的增量资金,下更大力气盘活、调整存量,也将使用效果不好的资金腾出来用于保重点。

  今年的预算报告明确了一系列收支政策,比如,支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支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教育、科技投入保障,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健全财政教育投入机制;中央本级教育支出安排1649亿元、增长5%;支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等等。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这既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坚持压一般、保重点,持续落实政府部门过紧日子的要求,还包括优化央地之间债务结构、优化转移支付结构、优化政府投资结构、优化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投向等方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石英华说。

  对于过紧日子,《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会监督,严禁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真正精打细算,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出实效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进一步凸显了这不是一时之需,而是长久之计。”蓝佛安说。

  据悉,对于抓好过紧日子的执行,财政部门将持续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管理,严格执行会议差旅、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制度规定,把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到实处;强化预算约束,推动精简不必要的节庆、论坛和展会等,及时收回使用结余闲置的资金,把更多的“真金白银”用于发展的紧要处、民生的急需上。

  在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中,优化财政管理被提到重要位置。今年的预算报告要求,推进财政管理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用同样的钱花出更大的成效,加强财政政策与其他政策协调联动,着力提升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财政管理是联通财政政策目标、政府可动用的资源以及最终政府能够提供公共服务之间的纽带,是财政政策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推进财政管理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具体包括加强财经纪律的底线要求,强化预算绩效管理要求、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完善债务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增强财政可持续性等,对更好地落实今年财政政策目标,能够提供很好的支撑和保障。”石英华说。

  “幸福清单”分量更重

  对于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民生,是公共财政最基本的功能。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蓝佛安表示,近年来,财政部门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持续提高资金安排的“民生含量”,不断增强政策举措的“民生温度”,努力让国家的财政账本变成百姓的“幸福清单”。

  今年,这份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清单”含金量更高了,教育、就业、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更大、标准更高。比如,在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方面,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67亿元,支持地方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落实落细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推动实施促进青年就业三年行动,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大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

  在推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面,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670元,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完善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年94元,推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在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深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中央财政相关转移支付增长10.6%,落实地方支出责任,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今年财政支出安排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无论对教育投入还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民生支出,都透着政策的温度。每一项标准的提升或者每一项支出的政策安排,均考虑到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政策力度和实施规模的量级非常大。”石英华说。

  通过优化对地方转移支付、加强地方财力保障,加大对地方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持力度。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保持一定规模,安排102037亿元,剔除上年和今年一次性因素后同口径增长4.1%。同时,结合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优化省以下财力分布,推动财力下沉,增强地方高质量发展能力。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2024年财政政策进一步增强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也反映出财政管理科学性的特征。例如,通过加强财税政策与就业政策、金融政策、社会政策的联动,统筹运用贷款利息、税费减免、创业补贴等政策,多渠道支持企业稳岗扩岗、鼓励创业就业,有利于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发挥财政对于保障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又如,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保持较大规模,强化基层‘三保’等,都反映出财政政策对民生保障的大力支持。”李旭红说。(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记者 曾金华)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产品与服务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招聘信息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人民经济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finance-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5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