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银行理财募资额锐降超四成
《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共有265家银行机构和30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合计规模为25.34万亿元,同比减少13.07%,较去年底的27.65万亿元减少2.31万亿元。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投资情绪处于恢复阶段,受宏观经济波动,投资者情绪偏谨慎,市场利率中枢下移,理财产品收益率较前几年明显回落且净值波动有所增大;另外,也与居民多元化资产配置有关,比如居民增加基金、储蓄类产品等方面的配置以及增加消费支出等行为,势必影响银行理财规模。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也认为,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还是去年11月中旬开始的“赎回潮”带来了长久的负面影响,直至今年4月阴霾才逐渐消散。
“从历史数据看,资管新规五年来,银行理财经历了2019年至2021年连续三年规模稳步提升后,2022年6月末达到阶段性高点29.15万亿元,此后受股债市场波动、净值大幅回撤影响,理财客户出现资金‘搬家’,理财规模开始持续下滑。”财信研究院金融团队报告分析称。
除了存续规模外,银行理财募集资金的能力也受到影响。根据《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银行理财累计募集资金27.75万亿元,同比骤降42%。在业内专家看来,上半年银行理财募集资金只有去年同期的不到六成,主要因为在净值化背景下,银行理财不再保本,对投资者而言其优势有所丧失。另外,银行理财产品体系单一,规模容易受到短期因素的影响。
以4月为例,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4月全市场共新发2434款理财产品,环比减少425款。其中,317款为开放式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57%;2117款为封闭式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65%。
东兴证券研报指出,受去年末债市波动影响,理财产品破净导致个人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今年一季度尚未完全恢复,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继续收缩。二季度以来存续规模已有所回暖,不过6月末部分理财产品到期冲存款对规模也有一定影响。
“上半年理财规模下滑与6月末受商业银行存款考核影响,商业银行引导理财资金阶段性回流至银行表内有关。”明明认为,6月理财规模大幅下滑是因为商业银行面临季末考核,理财资金阶段性回流至银行表内,“另外,今年6月份的下滑幅度低于去年同期的主要原因在于,表内存款余额相比往年更为充足,因此冲存款的压力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