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正文

中国大陆大宗商品市场仍需深耕

人民财经网  2018-11-29 11:34:34 阅读:
核心提示:

 

  众所周知,大宗商品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并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近年来,为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品质发展,国家相继发佈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关于开展2018年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通知」等系列政策,为中国大陆大宗商品现代流通业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而伴随著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及「互联网+」行动计画的持续推进,中国大陆大宗商品市场正在向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和国际化转型。

  可以说,大宗商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市场的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更应该值得注意的是,随著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中国大陆因素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中的影响也愈发明显,对商品供需关系的影响正在不断加强。与之相伴的,随著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中国大陆在发展大宗商品领域遇到了一些阻力,那面对阻力该如何应对?

  实体经济为基础

  「随著中国大陆金融基础设施发展完善,中国大陆大宗商品期货领域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逐步提升。总体来看,2018年中国大陆围绕发展完善大宗商品期货,取得了一些关键性突破,对于促进大宗商品期货领域国际化,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证券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郑醒尘表示。

  他指出,今(2018)年以来,中国大陆大宗商品期货领域的业务拓展和产品创新力度加大。

  1月份,黄金期货合约挂牌交易。工业领域新增铜期权、铜铝标淮仓单交易平台。原油期货作为首个国际化品种,自3月份上市后运行顺利,根据上海期货交易所统计到9月7日已累计成交人民币5.77万亿元,开户数超过3万。

  另外,他表示,大连铁矿石期货等品种也已对境外投资者开放。精对苯二甲酸(PTA)和20号标淮橡胶期货正在完善机制,引入境外交易者。通过对境外投资者开放,提高中国大陆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国际影响力,培育大宗商品国际定价中心,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客观要求。

  中国大陆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表示「当前,中国大陆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比较成熟,也是所有资本市场比较健全的一块,但是我们和国外市场还是有差距的。」她认为,当前,中国大陆在提升大宗商品市场还是靠实体经济来体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能够实现自由兑换是根本。因此,只有做足内部的实体经济和做足内部的金融市场,两者才能相得益彰。

  事实上,近年来随著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国际大宗商品和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也在逐渐靠近。

  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当前,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不断增多。通过以人民币计价,不仅为国际交易市场增添了一个新的交易品种,更主要的是让更多国家的交易商使用人民币计价,这样在无形中就扩大了人民币的影响力,同时也增加了人民币的使用频次。

  「大宗商品交易採用人民币计价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则为商品交易机构引入国际投资者提供了便利,因而两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郑醒尘也表示了类似的观点。

  同时,他认为「推进大宗商品交易的国际化,并不依赖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他指出,境外投资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以人民币计价的期货交易,例如,运用以人民币计价、外币冲抵保证金的结算方式。流动性强的优质抵押品就具有这方面潜在功能。这对于交易机构的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也需要具备相应条件,不仅包括市场需求,也包括降低持有成本等要求。

  提升话语权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来,中国大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大宗商品最大的进口国和消费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话语权上似乎并不能与之十分匹配。这引发人们一个思考:大宗商品市场何时中国大陆能够「说了算」?

  郑醒尘表示,中国大陆是全球性的大宗商品进口大国,例如原油、铁矿石等,同时也是稀土等战略性原材料的出口大国,这些商品的进出口量在全球市场上佔据重要份额。但是与之形成反差的是,中国大陆相关企业由于市场议价能力不足而处于弱势地位,利润极为微薄,处于价值链底端。这种困境反映出中国大陆金融市场的定价功能亟待完善,缺乏国际影响力。其背后存在多方面原因,国际厂商的寡头垄断、国际市场投机炒作、缺乏本土定价中心等因素都产生重要影响。

  对此,白明表示,中国大陆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确实出现类似的无奈现象。但是,不应该一概否定,其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首先,中国大陆虽然是国际市场中最大的国际商品进口国,按理来说应该话语权强,但是由于中国大陆很多需求是刚需,经济发展方式粗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反而没有发挥出体量大的优势,反而体量大成为了一个弱项。因此,也使得我们企业的利益受到侵蚀。

  其次,中国大陆作为全球大宗商品最大的进口国和消费国,进入国际市场势必会改变国际市场供求关系,适当涨跌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与国际市场的权威价格相比,我们的进口价格与之落差过大,那肯定是不合理的。

  针对大宗商品市场面临的问题,白明表示,首先,从根本上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大宗商品的过度依赖,包括发展服务业、製造业,减少无效产能、低效产能。与此同时,我们要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多多利用「主场优势」。

  同时,白明指出,也要增加大宗商品的多元化供应。坚持走出去,争取控制国际上大宗商品的市场货源。同时,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减少由一两个国家控制大宗商品市场的现象,稳定大宗商品市场。

  面向全球前景广阔

  虽然话语权仍有待提升,但是随著「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以及中国大陆经济全面融入全球经济版图,其沿线上的国家与中国大陆加强投资合作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大宗商品逐渐成为「一带一路」受益领域之一。有专家表示,大宗商品行业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当前中国大陆大宗商品行业正面临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对此,谭雅玲指出,大宗商品应该以实体经济作为主机板,生产资料和大宗商品应当服务于实体经济。因此,关注点应该是大宗商品如何作用于生产或者企业发展。

  郑醒尘表示,除了要发展世界级大宗商品定价中心,还需要从更广的视角看待问题,尤其是国内企业组织体系存在的问题。例如,上下游产业关联度不足,对贸易环节渗透不足,缺乏深度的产业链整合机制;面对国际寡头垄断,缺乏多元化的原材料保障机制,等等。这些问题不著力解决,未来会面临更大挑战。

  从中国大陆目前形势看,发展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定价中心是重要突破口。从现实基础看,中国大陆商品期货市场经过长期发展,加上资讯科技支撑,具备逐步向国际化发展的基础。要完成这个转型,需要在实践中完善配套的体制机制,有效吸引国际投资者,切实降低交易成本、控制系统性风险。

  同时,中国大陆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发展,从原材料保障、产品深加工到商品市场的国际合作,为切实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大空间,需要国内的相关企业加强跨行业联合,例如生产企业与投资银行的合作,通过互利共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利益共同体,从而有机会突破现有格局。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产品与服务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招聘信息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人民经济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finance-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5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