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
以宽广的视野,坚韧的定力,扭住我国当前乃至今后经济发展的核心要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阔步前进……
何学彦: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经济战略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博士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政策科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
安卫华:城乡小康发展促进中心执行秘书长高级经济师 专家学者管理服务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当前,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经济处于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挑战性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要站在时代制高点审时度势,强化高质量发展的理念,确立高速度发展的定位,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构建高速度发展的体系机制,确保我国经济在高质量轨道健康运行,十分迫切势在必行。因此,必须在为什么要推进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是什么,怎样推进高质量发展等理论问题上作出回答。
一、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的要求
1.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难以持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特别是2002年以来实现了10.7%的年均增长率。支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要素开始弱化,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结构难以长期维持。(1)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加大。到2020年,石油对外依存度达60%;45种常用矿产仅6种能保障供给,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5%左右。(2)劳动力供给结构将发生重要变化。劳动力的供给量将逐步下降。国民总体储蓄水平降低,影响资本积累。(3)生产要素等成本全面上升。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资金成本等方面。(4)以往驱动高速增长的经济结构的调整。长期形成的三大经济结构,差距不断扩大的收入分配结构,难以长期维持。
2. 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阶段”
2016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1608国际元,与国际上成功追赶型经济体增长速度普遍下台阶时的发展水平大体相当。GDP增长率降低约3个百分点,为7.0%左右。
3. 经济增长阶段转换的影响及对策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对经济高速增长已形成了很大的依赖,一旦经济增长出现持续明显下降,带来一系列挑战:中小企业开始亏损甚至破产,新增加就业岗位减少;政府财政收入和土地收入减少;银行等金融金钩坏账上升,金融风险增加等。要化解这些问题和挑战,适应“中速增长阶段”,就必须由以往的速度规模型经济增长模式向质量效益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新时代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需求看,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已提升为“美好生活”的需要。而且包括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对生态环境的需要,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从供给看,我国已从低收入国家崛起为全球经济总量第二的中等收入国家,一些产业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目前,我国的产能最突出的问题已表现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新时期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在于高质量发展。因为我国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主要不是表现为数量“够不够”的问题,而主要是质量“好不好”的问题。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指某一种产品或服务标准符合国际先进水平,而是整个供给体系都要有活力、有效益和有质量。
(三)国际经济贸易与合作的要求
从美国对华贸易争端分析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今年美国对华进口太阳能设备加征30%关税,进口洗衣机新征50%关税;向中国的不銹钢板与条纹钢分别征收高达190.7%与76.6%的关税;对进口钢和铝产品分别征收25%与10%的关税;对高达500亿美元的中国高科技产品征收25%关税。中国4大类产品在美国进口市场份额最多,即电子产品41%、服装41%、日常及办公用品32%,建材及设备28%,因而受影响最大。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主要是电子设备、飞机、机械设备、汽车、种子产品、水果及光学设备等,估计占美国输华出口的50%与美国总出口的5%左右。商品贸易方面,鉴于中国对美出口4,343亿美元,美国对中国出口1,585亿美元,显然中国方面的损失更大。
从中美贸易争端与和解的情形看,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大多是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产品;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大多是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中国对美国的商品贸易额大于美国对中国的商品贸易额额;美国对中国的服务贸易额大于中国对美国的服务贸易额。这说明我国有待在国际贸易格局中,促进产品结构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
二、深刻理解、正确把新握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
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基本特征,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发展战略。因此,要适应新时代高质量经济发展需要,必须深刻理解、正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
1.高质量发展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2.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供给,就是要提高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意味着用较少的投入可以得到较多的产出,对环境负面的影响越来越少。
3.高质量的需求:要释放和提升医疗、教育、养老等需求,带动供给端升级。
4.绿色环保:绿色经济是今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增长点。
5.创新驱动:世界经济正在进入以互联网及其应用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我国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并行至世界经济的前沿,必然进一步要从旧的劳动力与资本驱动的模式转向新的以创新驱动的模式。
6.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向更高水平的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
7.提高效益:我国的经济效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距离。提升经济效益自然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8.合理分配:初次分配环节,要逐步解决土地、资金等要素定价不合理的问题,促进各种要素按照市场价值参与分配及再分配环节,要发挥好税收的调节作用。
9.协调发展:不平衡是多方面的,既体现为城乡之间的生活差距、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竞争性差距,又体现为经济、产业与产品供、需之间的结构性不匹配差距。减小这些不平衡已是当务之急。
10.降低风险:过去的“高速增长”为经济与社会积累了很多风险,防止这些风险发展成为经济、金融或社会危机,是保证今后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三、坚持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践行新发展理念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1.践行创新发展理念。推动基础研究,实现技术创新及突破;培养造就高水平人才和创新团队,为创新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2.践行协调发展理念。一是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二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三是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3.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一是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推动环境成本内部化。二是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4.践行开放发展理念: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全球包容性全增长。
5.践行共享发展理念:一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二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三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教育公平与通畅规则。四是扩充和扶持创新产业的渠道,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二)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1.促进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2.促进实体经济与现代金融协同发展:消除金融与实体经济报酬结构失衡、推动经济去杠杆、强化和完善金融监管、抑制金融过度膨胀,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能力。
3.促进实体经济与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凝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4.参与和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抓住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机遇。
(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1.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即:破除无效供给,化解过剩产能:推动经济去杠杆;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深化金融、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领域改革,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着力补齐软性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
2.加快建设智造强国:面向新技术发展趋势,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制造和服务的融合与协同发展;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的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和动能转换;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增强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配套优势。
3.推动要素质量变革:提升创新成果质量及效率,提高科技成果市场化、产业化水平,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金融资本质量及效率,推动金融资源更多配置到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
(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健全市场机制有效的经济体制:(1)培育合格市场竞争主体,使竞争机制有效发挥作用。(2)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完善地方政府举债约束机制。(3)完善各类所有制企业的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4)推进要素市场化,使价格机制有效发挥作用。
2.健全微观主体有活力的经济体制:培育激发企业家精神的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形成让企业家、科技人员、党政干部、创业人员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体制机制。
3.健全宏观调控有序的经济体制: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
(五)制定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配套政策体系
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要把数量型政策与质量型政策相结合,长期政策与短期政策相结合,把正向引导与负向约束相结合。从完善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微观政策、改革政策、社会政策等多个方面健全更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
1.宏观政策:要把握好经济发展的基调与大方向,在发挥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数量型政策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人力资本政策、技术创新政策等质量型政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