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频道>> 企业热点>> 正文

企业管理:2017年中国十大企业危机

人民财经网  2017-12-27 11:36:47 阅读:
核心提示:

国务院国资委主管,中国企业联合会主办《企业管理》。统一刊号:CN11-1099/F ,邮发代号:2-650,每月5日出版,全彩印刷;全年12期,每期128页。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2017年,对中国很重要,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有新梦想,要建设新事业;2017年,对中国经济很重要,无论是争论L底,还是讨论高房价,经济依然在自己的规律中运行;2017年,对中国企业很重要,向内发力转型,向外发力突破,进入世界500强的大企业更多了,高台跳水、内忧外患的大公司也不少。在这个混沌的、复合的、多维的企业世界里,真的很难用一面镜子反映真实的镜像,只能选择用不同的尺子丈量中国企业群体的不同侧面,然后再请大家自己去组合,去联想。

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是,在2017年即将完成的360天里,有哪些企业不幸爆发出危机,对企业成长造成重大负面影响?为了梳理和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回顾过去12个月中国企业故事的林林总总,发现了2017年中国的十大危机企业。

危机企业一:大连万达

大连万达集团可以说是中国大企业过去十多年成长速度的典范和领头羊,这家公司靠着万达地产模式,靠着持续转型为跨国集团而成为很多中国房地产企业的标杆。不过这一切光环的消失就在622日后的几个月时间内发生了,银行紧缩贷款、海外项目融资受限,万达突然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数九寒天,所以近期开始通过多种方式出售变现资产,来保证自身的生存。万达危机,是一系列发展目标、发展路径与外部环境不相适应,甚至背道而驰的作为引发的危机。

危机企业二:乐视控股

客观的说,乐视这家公司还是一个成长初期的企业,它的销售收入规模只是万达这样大企业的十分之一,但是这家公司爆发出危机造成的社会影响,却产生了这么巨大的辐射能量,不得不说全要拜赐于它不断制造成长泡沫的能力。乐视危机的起源点,是出于梦想一样的扩张型战略,乐视危机的加速点,是自我迷失的疯狂宣传,乐视危机的爆发点,是自不量力的资金周转,乐视危机的结束点,会不会是梦醒时分的分崩离析?

危机企业三:红黄蓝教育

红黄蓝幼儿园是2017年中枪最严重的企业,这家公司没想到自己刚刚在9月份美国上市后两个月,就会爆发一场海啸倾覆公司近20年的奋斗基础。红黄蓝也许感觉很意外,也许感觉无辜,但是从企业成长的角度来看,这家公司采用的错误战略,早晚可能会葬送它的生命。错误战略的核心是在幼儿教育这样高度个性化、高度职业风险的行业里,为了满足资本市场的增长和扩张需求,像星巴克建咖啡店一样开设幼儿园。当一家教育机构过度关注了自己的速度、规模、盈利,放下了持续、客户、质量的时候,离崩盘就差一个机会了。

危机企业四:辉山乳业

辉山乳业的2017年,全年都是寒冬。从年初股价崩盘,到年底开始破产清算,这家公司就像一个临终的病人,没有任何复苏的机会。辉山乳业的失败原因,总结起来是老生常谈,叫“短贷长投”,致使企业在经营能力没有改善的基础上,更加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最终因债务负担沉重而破产。遥想当年辉山乳业以东北第一乳制品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赞颂还在耳边,四年刚过去,昔日英雄就结束了生命。

危机企业五:海航集团

如果问中国哪家公司最能抵抗危机,我的答案肯定是海航集团。因为这家企业的发展历史上就不断出现多次重大危机,在当时也成为媒体讨论的热点,但是这家企业总有神力平安化解,并且几年后再次用更快速的增长淹没了曾经的问题。2017年的海航,是不是还能将自己长期善用的融资重组型的扩张成长模式继续使用下去,是不是能够继续保持神力化解由于外部因素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压力?目前还不得而知。

危机企业六:安邦保险

安邦保险是近些年来成长速度最快的保险企业,但在20174月却因董事长出事剧情突变,加之财新媒体的釜底抽薪式报道,使这家保险公司一下进入危机的中心。作为一家金融机构,安邦保险是行业开放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利用产业空间和保险资本,通过一连串的并购交易获得了快速扩张。不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环境温度一变,这些曾经成功的激进策略,都成了砍向自己的撒手锏。

危机企业七:魏桥纺织

魏桥集团一直是中国当代纺织企业的典范,但是今年这家企业日子并不轻松。香港两家上市公司被外国做空机构点名,由于业绩问题长达半年停牌,无法披露年度报告,复盘后股票价格大幅下滑。债务问题、担保问题,这些在平常日子都风清云淡的小事情,都成为今年魏桥面临的大问题。

危机企业八:深圳宝能

宝能原本是可以平平静静地在深圳过好日子,直到这家公司把目标死死盯在万科企业的股票上,并且通过高调的法律擦边球手段力求控制万科董事会。这个门口的野蛮人,引来的不仅是王石与姚老板的斗争,更是社会舆论和政策监管的出手。现在,宝能姚老板被处罚终生禁入保险行业,宝能也没能控股万科,结局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还把名声、家底搭进去那么多,值吗?

危机企业九:恒丰银行

恒丰银行过去一年的故事,用江湖传奇来定义也不算过分。从一年前董事长和行长的公开争斗,到行长离任,再到董事长被立案调查,每一步都不像是一家国家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高层演绎的故事,反而有很多江湖市井恩怨成分。不过这种不可思议的情况确实发生了,说明什么呢?再强大的组织,再先进的事业,也是组织和人在管理,组织内部动荡,将大大刺伤企业的未来。

危机企业十:民生银行

中国民生银行,在2017年继续加速延续了之前的下滑势态,有两名副行长级别的人物由于涉嫌违法被调查。过去两年时间内公开报道出现的这家银行部分高级管理人员贪腐,和与违法官员建立的不正当权钱利益网络之类事实,让我们对于银行业的尊重打上折扣。自古以来,非法政商关系的发展过程,不知埋葬了多少有才华企业家,而当今社会,由于投机、欲望交织推动的权钱交换,仍然在毁灭一个企业,断送一家银行。

以上就是2017年发生在中国的十大企业危机,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第一,要想活得久,做的长,长期保持低调是必须的。我们看这十家企业,大概有七家企业在出现危机之前的几年,都会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和所谓品牌企业。某种程度上说,这些企业也通过领导人不断上镜来经营自己的社会知名度,感觉无形资产的增加会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但是,这种建立在宣传基础上的所谓知名度,就是海市蜃楼,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化为乌有,并且成为狂风巨浪的导火索。所以说,我们认为,在中国目前的阶段,长期保持低调可能会丧失某些机会,但会保得长期平安,这是企业做久最需要的。

第二,成长型企业不要吹牛冒进。在2017年十大危机企业中,乐视、红黄蓝、辉山乳业、宝能都在成长的初期阶段,要么刚刚上市不久,要么刚刚积累了市场基础。如果我们翻看它们过去3年的历史,会发现都经历了快速的发展,2017年突然发生危机事件,多数由于企业的决策依据都是靠这几年自己的快速增长,因而过高估计了自己的成长能力,过度使用了财务资源,导致一旦发生市场和环境波动,就有崩盘的可能。所以,成长型企业最需要的不是冲力,而是定力,如果吹牛、自大、冒进,前途风险难料。

第三,成熟型企业不要丢掉危机意识。2017年十大危机企业,有几家是中国领先的公司和金融机构,已经占有了稳定的市场,具有中国一流的规模和盈利能力,但是由于一些来自内部的决策错误,甚至内部人员问题,把过去很多年的积累都废掉,实在让人惋惜。归其原因,是决策者在一个好的环境下,危机意识不足,对环境风险变化感受迟钝,逐渐缺少的危机意识让企业放松了警惕,滋生了内耗,潜藏的矛盾就蔓延开来,断送了前程。( )

国务院国资委主管,中国企业联合会主办《企业管理》。统一刊号:CN11-1099/F ,邮发代号:2-650,每月5日出版,全彩印刷;全年12期,每期128页。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产品与服务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招聘信息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人民经济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finance-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5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