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频道>> 国内市场>> 正文

东向发展 池州不甘边缘化

人民财经网  2017-10-09 10:38:07 阅读:
核心提示:

 

  池州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是沿江经济开发带和“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全省首批生态建设综合示范试点市。

  据记者了解,池州的弱势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地处皖南山区,解放后行政区划频繁变动,使池州失去了许多发展机遇,导致该市经济总量小、工业基础薄弱、产品附加值低;另一方面,过去长期的交通闭塞也成为制约池州发展的一个不可避免的因素。发展滞后必然造成池州人的观念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这是东向发展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池州如果不能在东向发展上奋力崛起,就会成为皖江带的匮乏阶层,根本谈不上融入长三角。叶显义认为,要找准池州市东向发展的基本路径,必须着力抓好三个工程:

  交通联网化。这是东向发展的节点工程。因此,要尽快抓好铜九铁路、沿江高速、合铜黄高速、大景高速、九华山旅游机场、池州长江大桥和岸线码头泊位建设。

  经济一体化。这是东向发展的基础工程。简言之,就是要把产权结构调到位,职工身份改到位,配套改革推到位。要积极推进企业资产重组与靠大靠强。如果池州市做到东向招商、产业东向配套、服务东向承接、产品和劳务东向输出,就基本做到了经济一体化。

  对接无缝化。这是东向发展的灵魂工程。池州市要与长三角地区实现无缝对接,最难的工程和最大的障碍不是道路、资金和项目,而是深层次的心理因素。比如浙商,作为新生商帮,形成了“草根文化”,而池州不少人是“树叶文化”,脱不了恋乡恋土、叶落归根的情结,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思想放不开,观念跟不上,这是池州市与长三角实现无缝对接的最大敌人。因此,要实现无缝对接,就必须引入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内部文化整合,从而达到观念统一。

  池州市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综合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状况达到理想水平,成为安徽东向发展“第一方阵”的伙伴之一,就要选择最佳的战略战术。从目前池州市的状况看,在战略上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可以参考。

  竞争战略。池州市目前处于皖江垫底之时,不讲竞争或者害怕竞争是没有出路的。很显然,皖江四市都是池州市不同时期的天然竞争对手和联合伙伴。在竞争策略上,一定要创造更加优越的投资环境,编制优良的投资项目,搞好优质服务,在东向战略中,争取成为皖江地区的投资凹地,成为“马芜铜宜”的投资“飞地”,更多地拦截并留住长三角流向内陆的客商。

  差别化战略。综合实力竞争的关键在工业,就工业来看,纵观沿江四市,马鞍山有马钢、芜湖有奇瑞、铜陵有有色、安庆有石化,这是他们已经具有的优势产业,也是池州市应当尽可能回避的竞争领域。现在池州市有一定基础的是非金属材料产业,所以,在战略方法上,要注意把握以下两点:一是要注意产业走向,采取倾斜发展与相关发展相结合的产业对策;二是要主导产业与相关产业一起抓,强化关联效应。

  跳跃式战略。这是安徽省皖江东向发展的主战略之一,它是指在新技术支撑下,不断开拓新的发展领域并逾越一些阶段或过程的发展方式,也是后来居上、奋勇争先的积极战略。这种战略尤其适合池州市的发展现状。

  针对这一战略实施的根本要点,叶显义强调,不能搞跟进式的学习、模仿,不当配角,而是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注重强化核心竞争力和自我创新能力。如果一味强调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只会把自己固定在低端上,处于被掠夺地位,造成强者逾强、弱者逾弱的“马太效应”。实施跳跃战略的另一个要素,就是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实现产业集聚化、特色化。从空间布局来讲,池州市实施的重点区域应当是西起东至县香隅镇、东到青阳县木镇镇的沿江地带和铁路、干道公路一线,这里最具备布建高密度产业带的先天条件。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产品与服务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招聘信息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人民经济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finance-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5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