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经济季节性下降,小企业承压
2017年2月6日发布的1月渣打中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由2016年12月的56.1放缓至55.0,其中成长动能指数亦由12月的14.3降至10.1。渣打称,显示中国大陆中小企业实际经营活动放缓。
中国大陆官方1月製造业PMI微降0.1%至51.3%,其中小型企业PMI指数连续三个月下降。交通银行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表示,1月中国大陆实体经济下降为「季节性因素」,小企业经营压力仍大。
渣打银行报告称,受春节假期影响,近期中小企业经营疲软,扩张意愿趋平稳。春节前夕销售、生产、投资和用工指标全面放缓,影响企业盈利及去库存活动。渣打中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的分项指数中,中小企业经营预期指数由2016年12月的55.8升至56.3,但仍位于较低水淮,销售和生产指标则持续下滑,好消息是1月中小企业原材料库存和企业盈利改善,应可推动实际生产经营活动。
据刘学智分析,1月中国大陆製造业PMI虽呈季节性下降特点,但降幅小于往年同期,且连续四个月高于51%,仍维持扩张区间。1月非製造业PMI为54.6%,较2016年12个月小幅上升0.1%,保持在较高的扩张水淮,岁末年初节假日带动服务业需求旺盛,令服务业指数升0.3%。
据官方数据,1月大小型企业PMI分别降0.5%、0.8%至52.7%、46.4%,中型企业PMI升1.2%至50.8%。刘学智表示,大型企业依然保持在较高的扩张状态,中型企业重回扩张区间,小型企业PMI则连续三个月下降,经营压力较大的仍是小型企业。
对于2017年中国大陆整体经济走势,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和大华银行高级经济师全德健均表示「谨慎看好」。
朱海斌认为,PPI通缩结束是2016年中国大陆经济表现的一大亮点,预计PPI通膨将在2017年重新回到平均约5%,但通膨从上游产业到下游部门的传递效应将有限。平均CPI通膨可能自2016年的2%小幅升至2017年的2.5%。2017年,PPI通膨回归或将导致名义固定资产投资小幅上升,投资从「旧经济」到「新经济」转移的现象将持续,製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或将在2017年温和复甦。
全德健表示,由于个人收入成长和私人消费能力增加,将有助保持经济成长,仍然认为中国大陆经济「硬著陆」可能性很小。预计中国大陆2017年经济成长目标区间有调整或扩大至6%至7%的馀地,以进一步塑造对「新常态」经济环境的期望,并为处理大陆众多经济问题提供政策灵活性空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