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频道>> 国内市场>> 正文

乳业区域品牌即将重新洗牌

人民财经网  2016-12-20 08:44:30 阅读:
核心提示:

 

  国家发改委曾于近年发布并正式实施《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在该《条件》出台之初,有专家就曾预计地方小型乳企将生存艰难。目前,市场反应已证实了这一判断,区域乳企已被逼至悬崖边缘。

  蒙牛伊利良性发展

  近年,我国乳业市场分化加剧,蒙牛和伊利以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雄居行业榜首,而中小企业在成本压力市场份额大幅缩水,行业马太效益显著。加之2008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国内乳企的行业准入标准提高,小型加工企业(尤其是日处理能力20吨以下的企业)的政策风险加大。

  据了解,蒙牛共经营22个生产基地,合计产奶达478万吨。蒙牛集团通过精准的成本控制措施,生产过程优化以及完善的物流储运体系,有效化解了原料鲜奶成本上涨的压力。同时伊利也在各地排兵布阵,至2007年,伊利集团已经完成了对包括新疆奶源带、内蒙古奶源带、东北奶源带、华北奶源带在内的全国四大黄金奶源带的全部覆盖。

  2007年,蒙牛研究院研发出一系列2007高科技附加值产品,涉及全新打造的特仑苏有机奶、中国第一款旨在改善现代人膳食纤维的谷物牛奶“妙点”、添加了益菌因子的主打品牌“酸酸乳”以及“随变欧罗旋”、“蒂兰圣雪”等高端冰淇淋产品。

  2007年,伊利液态奶的“金典”系列市场表现不俗,业绩增速超一成;2008年1月,“优品嘉人”酸奶、经历两年半研发的高端婴幼儿奶粉产品———金领冠也亮相市场,目前伊利旗下中高端产品比例已经达到了40%。

  众多高附加值新品的上市为蒙牛和伊利避开残酷的市场厮杀,开辟了一片新的“蓝海”,也在于高端产品的利润率更高。

  地方乳企兼并在即

  由于蒙牛、伊利两大巨头的经营规模已经超过400亿元大关,而包括光明在内的其他乳企仍在百亿关口徘徊,两大寡头与后来竞技选手拉开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这一态势在二线三线市场将集中演变为第二梯队的激烈竞争和中小企业的重新洗牌。

  来自贵州的某区域乳业负责人刘先生坦言,“贵州五六十家地方乳企,今年可能有90%被淘汰。”例如,《条件》称将逐步淘汰加工规模为日处理原料乳能力20吨以下的生产装置。“而贵州省内的巴氏奶乳企日加工规模多在10万吨左右”,《条件》无疑断了一大批地方企业的生路。

  同为区域乳业品牌负责人的周先生也指出,《条件》规定,乳制品加工企业改扩建的乳品加工车间要达到日处理原料奶的能力为200吨以上,“按此规模预计要投入5000万—6000万元以上。”此外,《条件》规定乳制品加工企业要自备30%奶源的牛场。“按30—50吨原奶自供的规模,乳牛场的投资至少要3000万元。”周先生称,综合以上两个必备的条件,企业未来在乳品加工行业的新投资至少要达1亿元。“这对利润率仅几个百分点的巴氏奶乳企而言,回报至少要10年。这极有可能将区域性中小乳企挡在未来乳业市场的门外。”

  2007年秋天,杭州的老资格乳企“燕牌”资金链豁然断裂,结束了其80年的悠久历史;2008年初,渠道一度覆盖全国的夏进乳业大规模回缩战线,先后撤出了华南、华东、华北等地区重镇,仅保留“陕(西)甘(肃)宁(夏)”区域市场———而这只是二线品牌和中小企业在过去一年中的缩影而已。

  相对于优势企业,中小乳企的经营困境加大,尤其是那些日处理能力低于20吨的乳企,产品市场份额低且市场增长不力的企业以及没有固定原料奶来源的乳企,企业政策风险和被兼并重组的风险加大,同时企业退市的可能性增大,银行对此类企业的授信将会越来越谨慎。很显然,未来该行业整合速度将加快。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产品与服务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招聘信息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人民经济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finance-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5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