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民生做航空事业
开放新型空域刻不容缓
空域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空域资源可以对促进国民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国防建设、提升我国大国地位等都起到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也是增强国民航空意识,加速航空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充分开发我国丰富的空域资源是实现航空强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刻不容缓的任务。以美国为例,空域按照50米间隔分层,3000米以下完全开放,这一方面使得空中容纳了尽可能多的飞机;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全民参与航空的热情,促进了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因而成为当之无愧的航空大国。
其次,合理的开放式空域管理体制也是实现富国强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长效性战略手段。空域管理的逐步开放,必然会促进通用航空产业的全面发展,这样就可以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又培养大量的飞行员和航空机械师,这将成为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预备役部队”。
第三,我国已经具备了开放空域和发展通用航空业的基本条件,迫切需要思想解放和体制创新。据报道,我国空军已经建成了高效的自动化空中交通指挥控制体系,完全可以应对现代化战争和打击恐怖主义的要求。
通用航空市场需求旺盛。通用航空在工业勘探和遥测、农业飞播和飞洒以及公务和商务飞行、航空体育、航空抢险救灾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6月通用航空作业飞行每年市场的实际收入规模综合约为10.61亿元—11.21亿元,而这一数字增长的最大阻力即为现行空域管理体制。
尽管我国于2003年5月1日开始执行的《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已经大幅度简化了通用航空的申报审批手续,但是通用航空公司普遍反映,该条例的具体操作性不强,离开放空域的期望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并不能完全满足通用航空业的发展要求。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空域管理上遵循“使用最大化,限制最小化”的原则、充分开放低空空域、建立新的空域管理体制是通用航空和相关产业大发展的前提。由此可见,必须解放思想,建立空域资源观和开放式空域管理体制,才能捕捉到商业发展机遇,培育出一个成熟的市场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第四,空域开放是国际化的趋势,落后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国际航空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国家间相互开放空域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随着我国“第五航权”的部分开放,空域开放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如果总是处于被动开放的地位,这就将使我国的航空市场逐渐被国外航空业者蚕食。
建议如下:
1.中央管理、军民统筹。空域资源是典型的军民两用资源,也是国家的战略资源。单独由空军或民航部门管理难以做到军民兼顾协同管理。因此,有必要以富国和强军相统一为原则,既参照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空域管理制度,又充分结合我国国情,将空域管理权收归中央,对空域资源进行军民统筹规划,建立开放式的新型空域管理体制。这一体制,既要充分保障空军训练、作战和发展的需要,又要实现空域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
2.继续扩大低空空域开放的试点范围。国家空管部门在“十一五”规划中比较明确地提出了逐步开放空域的建议,并且在黑龙江哈尔滨、福建局部地区开展低空空域开放的试点工作,明确了开放3000米以下的空域。希望国家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工农业基础和市场需求情况,有选择地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为空域的全面开放和建立完善的空域管理体制摸索道路,积累经验。
3.扶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建立新型空域管理体制的根本目标是要合理利用空域资源,使之为国防和国民经济服务。体制建立起来以后,只是放开了产业发展的瓶颈,随后的通用飞机、地面监控设备、机载设备以及人员等相关条件必须到位,通用航空产业才能真正形成。因此,需要国家在建立新型空域管理体制的同时也出台相应的政策,以促进通用航空产业良性发展,推动市场繁荣,将体制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建设国家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