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水务产业运营模式打造市场竞争核心动力
浙江富春紫光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引入国际通行的BOT模式,采取建设———运营———移交一体化方式,创新运营模式,挺进中国水务市场,在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处理和城市供水产业领域形成了强劲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中国水务市场开发运营模式的样板,不仅实现了超常规的跨越式增长,而且显示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公司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环境保护产业骨干企业”和“2007年度全国最具成长性企业”。
21世纪被称为“水的世纪”。水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已日益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瓶颈,各国政府和重要国际组织对此已经达成高度共识,我国作为水资源严重缺乏和污水处理与再利用能力相对落后的国家,水问题既是经济发展的障碍,也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
诞生在这种重要背景下的浙江富春紫光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自2002年开始,率先引入国际通行的BOT模式,以建设———运营———移交一体化方式,开发国内水务市场,率先采用水务项目市场化运营模式,专注于污水处理和城市供水市场的投资、开发与运营管理,形成了以提供城市水处理设施为主的投资、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服务的专业化能力,成为了中国水务产业市场化发展的先锋。截至目前,公司已成功投资开发了12个供水和污水处理项目,项目分布在浙江、江苏、湖北、安徽,日处理水能力从公司成立初期的12万吨发展到目前的65万吨,公司拥有8家控股公司和2家参股公司,公司总资产增长了4倍,形成了强劲的竞争优势。
人才技术融资管理:运营模式创新的重要支撑
BOT运营模式涵盖了市场开发、投融资、工程设计与规划、工程施工建设管理、项目运营管理及移交等诸多领域和环节,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各个专业领域的情况和技术,并且有效地实现各领域、各环节的统筹整合,才能确保这种运营模式的科学实施。针对这种形势,公司把人才管理、技术管理和融资管理作为强化管理的三个重要领域,以这三个方面的重点建设,确保整体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持续提升。
他们首先加强人才强企战略,把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面对竞争激烈的水务市场,公司始终认为“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在不断完善吸引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机制的同时,强调为员工不断提供创业发展的广阔空间和才华展示的广阔舞台。
近年来,随着公司新建项目和投运项目的不断增多,管理人员“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日趋明显,一批肯吃苦、有专业知识、有业务能力的高素质青年员工走上管理岗位。2003年毕业的一位员工,在公司有意识地安排下参与了多个项目的实习锻炼,于2005年被任命为盱眙公司的副总经理,年仅26岁就承担起2800万元资产的污水处理厂的日常生产经营工作,在总部的支持下,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认同,去年,他还被当地政府评为“十佳创业青年”。
截至2007年底,公司主管以上管理人员中青年员工的比例已经达到了50%,而在公司各投资项目中担任工程、运营负责人的比例更高达75%。
建设水处理技术研发平台,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是公司技术管理的核心目标。他们在融入清华紫光技术平台的同时,注重加强与国内其他科研机构的合作,重点开发污水处理的新技术、新工艺,努力降低运营成本。2006年,公司与浙江工业大学合作开发难降解有机废水高级氧化预处理关键技术及其设备的研发,项目入选了浙江省2006年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项目。该项技术将有效解决有机废水的处理难题,具有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投融资能力是实现BOT运营模式的重要前提。他们把投融资管理视为产业发展能力的核心环节,着力打造良性的市场化产业链条。一方面,他们科学地控制产业发展的滚动速度,使工程项目实现持续递进的融资能力,同时保持良好的融资信誉提升,确保自我滚动发展的融资能力成为公司投资的主体能力;另一方面,他们依托控股母公司的资信和融资平台,在重要项目竞标和启动时,充分借助其资信优势和资金优势,形成了投融资方面的突破性能力。这些年,他们不但实现了项目的滚动发展,也使公司资产从创建之初的6799万元增加到目前的3.5亿元;同时,公司信誉不断提升,连续3年被评为“AAA”级信用企业。
综合管理创新:运营模式创新的根本能力
在加强人才、技术、投融资管理的同时,他们在与政府合作的管理、内部控制与运营管理、项目施工与日常运行管理等领域和方面,积极推动管理创新,取得了较好的协调创新效果。
BOT模式的合作对象主要是各级政府,产业性质是政府公用事业。所以,从事水务产业的企业面临两种考量,一是要充分考虑到这种新型政府公用事业开发方式刚刚兴起,一些政府对这种项目的管理还不适应,要学会与政府打交道,学会循序渐进地表达市场化、产业化的科学理念,在不断的求同存异过程中形成更进一步的共识。二是由于政府公用事业的性质决定,水务企业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重要位置上。
基于这样的背景,公司在确定企业经营理念时提出了“合作、共赢”的宗旨,并在经营过程中始终坚持这一理念,体现了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树立了较好的企业形象。公司投资建设的12个水务项目都与当地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取得了地方政府的认同。2006年下半年,临海城市污水处理厂由于出水稳定,各项污染物的去除率均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在当地政府部门要求下,将污水处理厂的出水作为城市景观用水,进行尾水的二次利用,变废为宝。这不仅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也为当地创建国家级生态城市创造了条件,并多次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领导的好评。
2005年7月,公司作为惟一受邀企业参加了浙江省城市污水处理现场会,介绍BOT模式应用经验。去年上半年,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和浙江省副省长陈加元先后到临海污水厂视察,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突出公司总部控制力,是保证公司总体管理水平的关键。公司根据项目分布较广的经营特点,通过对项目实现“车间化”的管理模式,切实提升总部控制力,坚持从严管理和科学管理,努力将公司总部打造成技术运营中心、投资开发中心、行政管理中心,从而有效降低投资项目的管理成本,全面提升公司核心能力。
首先,公司建立了以成本、绩效为主体指标的各运营子公司经济责任制考核制度,设置利润、可控费用、货款回笼率、出水达标率和工伤事故等多个考核指标,全面评价各运营公司经营状况。同时,突出管人、管事、管资产、管效益的“四管”原则,强化对各项目的重大事项管理,大、中修管理,日常物资的采购,各单位主要技术管理人员安排等,并通过制定《公司运营管理办法》、《公司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运营子公司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及运营子公司在工作中的职权。此外,集中管理各子公司的重要技术资料,包括各项目的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等,保证了项目档案资料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在多次项目的工艺改造、设备大中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还借助境外上市准备工作和质量体系认证工作,进一步规范公司内部管理。近年来,公司不断修订和完善管理制度,理顺了决策流程、规范了工程建设和运营监管体系、提升了风险防范和市场应变能力,公司执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2006年11月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的认证工作。
从制度上防微杜渐,加强廉政建设是公司综合管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公司业务流程包括项目投资、工程建设、设备采购,直至生产运营的全部重要环节,金额大、环节多,容易孳生腐败,因此公司从成立初期就始终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并把构建廉政建设纳入到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与企业内控机制和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制定了《公司建安工程招标管理办法》、《公司工程物资采购管理办法》、《公司无价材料核定管理办法》、《公司三单管理办法》、《公司现场签证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并注意在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重大投资决策等工作中建立预防腐败的体制和机制,重点加强工程招投标的管理,通过在公司内部的分工合作,建立公司招标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职责,防微杜渐,有效地防止各类腐败事件的发生。公司成立7年来,未发生一起违规违纪事件。
文化创新:运营模式创新的持续保障
公司领导认为,要实现公司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和形成符合公司实际和特点的企业文化十分重要,一方面,先进的运营模式需要先进的管理来支撑,先进的管理必然孕育诞生于先进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观,决定企业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决定企业的生机与活力和员工的精神风貌。所以,企业要获得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
在这样的认识前提下,他们确立了“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和“创新、和谐”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通过多种形式建设企业文化。他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突出强调环保产业的社会意义和政府公用事业的社会效益,努力提高企业和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打造先进的企业价值观。
与此同时,他们针对项目分散、员工分散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他们创办内部刊物《富春紫光》,加强与股东单位及各下属公司的交流和沟通;2007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前夕,公司举办了首届面向员工子女的少儿书画作文比赛,从发出征稿通知、收到众多作品、组织人员进行评选,到最后择优在公司内刊上刊登和介绍,整个过程都得到了员工的热情参与,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他们针对各子公司员工多为当地聘用人员,缺少对企业认同感的情况,完善优秀员工、先进员工评选活动,将各地子公司员工纳入到总部的先进评比活动中,增强了各地一线员工对“富春紫光”的企业归属感。
他们还注意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员工思想,搭建与员工对话、交流的平台。公司每年固定举办的青年员工座谈会和定期召开的工程运营季度例会,通过与青年员工和驻外技术管理人员面对面直接对话、听取意见和建议、解释问题、开展公司形势任务教育、介绍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发展目标,拉近了公司与员工的距离,提高了领导班子的亲和力,培养了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
他们的全面管理创新赢得了公司又好又快的发展局面,使公司一直保持健康、和谐、高速、稳健的发展态势,形成了较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中国水务产业中的一面旗帜。
评论
企业制度是形成竞争力的基础
□付石林/文
先进的企业制度,是企业形成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前提。对于浙江富春紫光环保公司而言,强调这一点具有更加特殊的背景和意义。
首先,这家企业是伴随新世纪曙光诞生的年轻企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成就的不断显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尤其是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跨进,他们要顺应国际经济潮流和国内市场化形势要求,就必须建立先进的企业制度。这种形势和背景,既是对他们生存智慧的考量,也是他们难得的生来逢时的机遇。打造先进的企业制度,练就应对挑战的本领,是他们的生存责任。
第二,对于我国水务行业而言,进入新世纪开始,适逢由过去传统的政府包办方式全面向市场化开发、运营模式转变,政府公用事业进入了市场化、产业化开发时代,迎来了水务产业市场化成长、发展、壮大和成熟的春天。这是行业发展的时代机遇,顺应这种形势,担负起行业成长责任,担负起全国巨大的水务市场开发责任,既是水务行业的义务,也是民族水务产业的使命,同时也是全国水务行业不断发展、参与未来国际竞争的前奏。形势、任务和使命要求企业制度必须先进。
第三,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最大威胁。我国作为水资源严重缺乏和污水处理水平与能力相对滞后的国家,水务产业不仅面临巨大的产业开发空间,同时承担着巨大的社会环境建设责任,也承担着我国兑现国际社会承诺的责任。我国政府强调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节能减排的发展原则,势必促进水务产业的空前发展。迎接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要求具备先进的企业制度,促进产业能力的成熟和增长。
第四,富春紫光公司作为国际先进水务开发模式的引入者和尝试者,适应这种国际产业运作模式,要求他们必须全面对接市场化与产业化规则,而做到这一点的首要前提,是先进的企业制度的安排。同时,要在资本市场上有更大的作为,求得企业实现更大的跨越式发展,需要以公司上市为方式进入公众资本市场,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前提也是先进的制度安排。
不难看出,建设先进的企业制度,对富春紫光公司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其实,企业自从诞生开始,尤其是随着国际先进水务开发模式的引进和应用实践,他们一直把企业制度改造和建设放在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不断适应先进开发模式的要求和产业竞争的要求,并且不断地在为成为公众公司做制度准备。用公司总经理陈征的话说:他们“已经经历了制度跟着市场走、制度适应市场走、制度推着市场走的阶段”,他们的目标是:“制度领着我们走、领着市场走。”他们正在为此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