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运动品牌掀上市热潮
安踏体育(2020.HK)近年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安踏体育发行6亿股,融资约31.68亿港元,创下中国本土纯运动品牌在海外资本市场的最大招股规模。安踏体育也成为继李宁之后,第二家在港上市的内地体育品牌。
令人关注的是,借助此次上市,安踏体育获得NBA休斯敦火箭队老板亚历山大的投资。据透露,亚历山大认购3000万美元(约合2.345亿港元)新股,占发售股份的8.2%,占全球发售及资本化发行完成后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2%。亚历山大此次持有的股份有一年的禁售期,在此期间,他将是安踏最大的海外股东。
内部重组上市
1994年,在晋江的一家制鞋作坊门口第一次挂上了安踏的标志,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安踏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以营销为导向的综合性体育用品企业之一,去年运动鞋市场综合占有率排名全国第一。
其实早在2004年,安踏就有过上市的想法。但当时还只是个想法,安踏总裁丁志忠的精力主要放在如何使安踏拥有国际著名品牌那样的品质上。
真正将上市提到日程上,距今不到两年。而从着手上市筹备到在联交所挂牌,只经历了不到一年时间。丁志忠说,真正激发其融资欲望的是品牌建设诉求。当时,他正面临着“做小还是做大”的抉择。丁志忠认为,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民营企业的老板都不缺钱,从个人收益角度看,已经没有多少做大的动力,而在他的身边,做出这样选择的企业并不在少数。
“如果企业选择做大做久,上市是必经之路。”丁志忠最终选择做大的原因是他看到了安踏和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之间的差距———由溢价能力导致的利润差距。而决定他们溢价能力的根本,是系统的品牌建设工程———一项耗资甚巨、耗时长久的工程。“说企业不缺钱,一定是谎话。”
突破家族企业的发展瓶颈,也是丁志忠希望通过上市解决的问题。安踏是一个家族企业,而学术界普遍认为,家族制企业具有组织机制障碍性、人力资源瓶颈、资金瓶颈等天然弊病。“有外部力量的严格监管比没人监管要好。”在丁志忠看来,上市的功能之一就是把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并把其中的关系理清楚、透明化。
据了解,为筹备上市,丁志忠等人于2006年8月在英属处女群岛注册成立安踏国际、安达投资及安达控股3家公司,为拟在港上市公司的控股母公司,而拟上市公司全资拥有安踏中国等5家公司。
与此同时,安踏进行了企业内部重组。重组内容主要包括向安踏福建收购生产设备及商标,向丁志忠收购专利,解散安踏晋江,按照集团发展策略成立新实体等。
重组完成后,安踏国际等3家公司分别持有拟上市公司83.25%、7%和9.75%的权益,在安踏实现全球发售后,将吸收进25%的公众股,安踏国际、安达投资及安达控股被摊薄为62.44%、5.25%、7.31%。
赴港上市成风
近期,内地体育用品商赴港上市成风。据了解,知名运动品牌Kappa中国代理商中国动向集团也计划本季赴港上市,融资40亿—50亿港元。此外,乔丹运动、特步体育、361°、康威等体育品牌都计划2008年上市融资。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国内运动服饰品牌将迎来难得的商机,“奥运体育”概念将成为激励体育用品企业上市的动力。
目前国内体育用品行业增长迅猛,市场占有率向少数知名品牌集中。前锐牗上海牘商务咨询有限公司预测,2008年中国体育运动服饰市场规模将达到46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22.6%。目前,耐克、阿迪、李宁、安踏、锐步五大品牌的销售收益约占中国运动服饰市场的40%。
李宁有限公司CEO张志勇预计体育用品行业的增长将来5年不会低于15%—20%。他同时对奥运会之后的体育市场也表示乐观牞认为在奥运会以后的几年都会保持10%以上。他说:“因为这个行业和运动相关牞运动是一个生活方式牞人们的生活方式一旦形成了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赛迪顾问股份公司则分析认为牞未来大型体育服饰品牌至少要占到中国国内市场75%以上的份额。张志勇就说牞李宁公司的目标则很明确牞未来2个5年战略里面要获得更大的超越牞2018年在本土要做到第一牞海外市场占20%。
由于大型体育运动服饰品牌在中国已经有着较高的市场增长率,专家认为,未来几年到2010年,这些知名品牌将继续扩大市场份额。而一些知名度低、分散的品牌经营将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