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应对美国市场的“三板斧”
正如知名民营企业家南存辉所讲,中国公司的产品出口到国外,即使比国内提高了几倍的价格,但在当地市场仍然具有竞争的价格优势。这就是我们企业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所导致的优势。然而,我国企业还经常遇到外国同行所设置的路障。
以美国为例,一般说来我国的出口产品经常会遇到三步障碍:刚进入美国市场时,遇到的是反倾销,这是针对价格便宜的,也即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所遇到的问题;再接着就是专利侵权指控,这是针对价格攀升后但没有相应专利保护的产品,也是我国企业缺少智力的劣势;最后则是有了自己的专利还会遇到反垄断的问题,这是针对我国已有自己专利的产品所面临着的最高阶段的较量。目前,我国企业更多遇到的是前两种路障。
美国律师曾经向中国企业提出这样的建议:接受外国企业订单后,首先应该找有关律师进行相关的咨询;如果不支付这笔小费用,就有可能要支付此后因相关事件所导致的大费用,例如专利侵权赔偿费。
美国律师的这一建议是根据一般规律所提出来的。现实当中,外国公司是将中国企业赶出去即可,中国企业则是打不赢就走,故一般来说支付后面那笔大费用的概率较小。所以,相当多的中国企业不愿意支付咨询律师的最初费用。但是,对我国企业来说,还有另外一种困境,即在国内自主地研发了一种产品,可一出国门就发现国外的专利正等着自己呢……“投资于一个受专利保护的项目,企业就可能有破产的风险”(外国专利名著《工程师须知专利》中的警句)在这里有了体现,也就是说即便没有破产的风险,但至少会使研发费用打了水漂……
就美国企业设置上述路障的原因,美国律师认为,如果我们同中国拼价格,我们就输定了;故我们不拼价格,而是拼专利。同样,在现阶段,如果我们中国同美国拼专利,我们也输定了;故我们不拼专利而拼价格。这是战略方面的。
而在具体的战术方面,购买合法的专利进入美国市场,就有利用它的条件,甚至蚕食它的可能,因为我们人多势众,包括产品也是这样。单纯地依靠价格是我国的绝对优势,价格即便提升了再买专利我们还具有相对优势;而单纯地依靠专利则是我们的绝对劣势。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
一家国内企业成功地无效了美国企业在华的一项专利,使其相关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畅通无阻;但当其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时,对于美国企业内容相同的本国专利,这家企业非但不提无效反而为此缴纳了一笔专利使用费,使其产品“名正言顺”地在美国销售,这家企业对此的解释是,比起无效美国本土专利的成本来说,所缴纳的那笔专利使用费非常经济,还能拿到该产品在美国的利润。企业的这笔经济账非常现实。
有人说现在是技术帝国主义时代,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成为致命的入侵武器。在拥有一定的诉讼资本以后,即便被诉失败,也有收获,更何况在诉讼当中很难说有彻底的赢和输。尤其是在高手之间没有胜负可言。向美国这个法律成本很高的国家市场迈进,法律纠纷是必须面对的内容。前面所述的美国“三板斧”,只不过是典型的做法而已,还要注意其更多的变换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