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中的行业折射
随着一些企业发展规模和实力的不断强大,一批企业的主动退市,空调行业大者恒大局面将得到巩固,而空调业也将进入新一轮平稳发展期
日前,春兰发布了2006年度上市年报。年报显示,作为春兰主营业务的空调出现了31%的下滑,净利润出现了1.98亿元亏损。此前,主营业务同为空调的上市公司格力、美的所发布的2006年报显示,其主营业务分别实现了24%和30%的增长,净利润高达6.28亿元及5亿元。
透过企业年报业绩的涨跌,记者发现,发展至今已20多年的空调业经历了萌芽期,走过了快速增长期,短暂洗牌后步入成熟期。利润率也从暴利走向微利,甚至亏损。但整个行业今后的增长空间巨大,企业仍大有可为。
单台利润率持续走低
记者在春兰2006年报中看到,相对2005年,春兰空调出现了31%下滑,营业及管理费用却分别增长25%、41%,单台空调销售利润为负数。向前追溯,2005年,春兰亏损额2500万元,2004年则盈利1600多万元。对此,春兰年报解释,原材料上涨以及在去年投入巨资建立自有售点5000家,增加了营销费用。
空调专家张彦斌介绍,早在2000年春兰曾建立2000家星威空调专营店。据一位原春兰空调营销人员透露,早在几年前,受到苏宁等连锁卖场的挤压,星威专营店纷纷关张。随后,春兰空调的销量像是坐上了滑梯,一路走低。去年,春兰年报显示其空调销量首次跌破百万台。
一位原春兰空调代理商指出,当年春兰发展势头正旺之际,砍掉大批代理商,转向自建渠道。但在日趋白热化的价格竞争中,自建渠道反而成为春兰发展的包袱,费用上涨、销量下跌。相反,当年后起之秀的格力,却因为大力推动“区域股份制”销售模式,网结各地大代理商,确立了行业领军地位。
格力的发展得益于通过健全的营销网络实现了销售规模的提升。尽管同样遭遇了价格战,格力却因为找到了规模与利润的平衡点,获得了再发展。眼下,以春兰空调不足百万台的销量和中档价格体系,欲支撑5000家渠道的单台销售利润,几乎不可能。
对于春兰这类销售规模不足百万台的企业,家电专家于清教认为今后只有二条路可走:第一、收缩销售网络,集中参与区域市场的竞争;第二、提高产品单价、实施高端战略转型。此前,TCL、长虹等企业已悄然转型。
追求规模化利润是出路
在记者就春兰空调的问题向一些业内人士了解时,许多人对于春兰空调的现状摇头表示可惜。张彦斌表示,如果当初春兰把握时机,做大做强,或许现在就不会有美的、格力等多足鼎立局面。
眼下,美的、格力两家企业的销售规模再度获得突破。年报显示,去年美的空调销量已突破1000万台,净利润率达14.51%。格力空调的销量也不低于1000万台,净利润率则达到20.18%。尽管与医药、石油等行业相比,空调业的均利率不高,但企业的整体规模化利润却很显眼,且均较前二年实现了良性增长。
去年,面临来自铜等原材料大涨,给企业的利润造成了极大挤压。在这种情况下,美的、格力为代表的企业率先实施了近几年来的首次涨价行动,终端卖场均价涨幅达到了10%,有效缓解了企业的经营压力,也增加了企业在今后市场上的操作信心。
记者还看到,随着国美、苏宁等连锁商发展趋于成熟,为打造厂商之间的平等合作、互为共赢奠定基础,这将进一步提升空调企业的盈利空间。而需求量不断放大的三四级市场,还将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美的、格力的成功得益于规模化扩张带来的利润同比提升。正是看到了规模化利润将支持着空调业的可持续发展,志高、奥克斯等一批强势企业发起了新一轮的做大做强式扩张。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志高空调正积极谋求香港上市。而向来对企业盈利能力要求严格的香港联交所,看到国内空调业近二年来呈现的规模化利润收益,对志高上市也非常关注。
未来还将洗牌重组
已连续亏损2年的春兰股份,将会被戴上ST帽子。如果今年还不能实现扭亏为盈,将面临退市。下一步,春兰将会出台哪些新的举措和手段,专注于空调业务的盈利?还是会将多元化中的新能源注入上市业务,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一切都是未知数,但眼下留给春兰空调的时间和空间已不多。
同时,随着空调业均价的恢复性上涨,三四级市场的快速放量、商用及特种空调业务的不断崛起,一个个利好消息将为美的、格力等企业在今后的发展打开一个个的上升通道,也将为志高等企业的规模化扩张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因此,尽管空调业洗牌暂告一段落,但随着一些企业发展规模和实力的不断强大,一批企业的主动退市无疑会在今后几年再度掀起新一轮的重组洗牌。这种洗牌将会以大企业对小企业的兼并收购为主角,大者恒大局面将得到巩固,而空调业也将进入新一轮平稳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