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鞋,一年走出200亿
近来各地各类博览会纷纷亮相,但为何办会、如何办会、达到何种效果引起对地方举办会展的一系列思考。盘点八届晋江鞋博会,探本溯源,从中不难发现其能够持续办展的原因。
晋江是我国最大的旅游运动鞋生产基地和世界运动鞋的重要生产基地。与全国其他制鞋产区一样,晋江制鞋业的发展主要是抓住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机遇,依靠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获取竞争优势,伴随着晋江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传统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作为领头雁的晋江制鞋业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发展奇迹。鞋业,已成为晋江引以为豪的系列产业名片的一张“王牌”。
全市现有鞋类企业3000多家,鞋类出口企业445家,从业人员超过35万,年产各类鞋达9亿多双,年产值近200亿元。其中,旅游、运动鞋总产量占全国的40%、世界的20%,产品60%打入国际市场,远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行业中涌现出一大批拥有较强竞争力和较大市场份额的知名品牌,如安踏、亚礼得、爱乐、361°、特步、喜得龙、金莱克、贵人鸟、露友、美克、乔丹、爱奇等。
据晋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资料表明,2006年,该局共完成出口鞋类检验64544批/50342万双,出口金额13.7亿美元,出口数量下降了,而金额则出现上升,出口鞋类平均单价比上年增长10.2%。尽管面临着欧盟反倾销、人民币升值、用工短缺和原材料涨价等诸多因素的困扰,2006年晋江出口鞋类仍然在困境中平稳发展,鞋类产业呈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制鞋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配套工业的发展,目前晋江从皮革、鞋材、化工原料、鞋机直至数字模都有区域内的专业厂家为成品鞋企业从事配套生产,并涌现出如宏玮鞋材、清美鞋材、泰亚鞋材、盛辉鞋材、峰安皮革等一批规模化鞋材生产企业,形成了社会化分工、自主配套的一条龙生产协作群体。从一定意义上说,晋江鞋业产业的聚集区域优势为专业展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