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正文

干部培养选拔应发挥好“三个作用”

人民财经网  2015-10-30 12:21:32 阅读:
核心提示:

  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工作座谈会24日在京结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在总结讲话中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三严三实”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对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的部署要求,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坚强的干部保证。(新华网北京10月24日电)

  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干部成长路径事关干部队伍良性发展。把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这四类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有利于优化干部成长路径,促进干部队伍结构优化,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干部培养选拔须发挥好基层培养实践能力、党校强化理想信念、筑牢基层选拔制度保障三个方面的作用,尽早建设成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实践能力更加突出、群众认可度更高的公仆队伍。

  发挥好基层培养这个实践阵地的作用,增强干部实践能力。在基层一线的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优秀干部成长的基本规律。基层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战场,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干部培养选拔的多年实践证明,越是艰苦地区、越是复杂的环境、越是关键的岗位,越能够砥砺品质、锤炼党性、增长才干。可以说,基层一线是干部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最好课堂,是体察民情、提高能力的最佳渠道,具有极强的“增智效应”和“牵动效应”。因此,各级党组织要把培养人才的“主战场”放在基层,在基层实践中培养、锻炼、成就人才。要为基层一线干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积极引导广大干部增强到基层工作的紧迫感,积极主动到基层一线摔打锻炼。

  发挥好党校教育这个理论阵地的作用,强化干部党性修养。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党校的这一性质、地位,决定了党校在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中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培养选拔“四类干部”必须充分发挥党校在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中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把党章党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干部培训的主要内容,增强干部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真正把党校作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培养造就出绝对忠诚于党、真心服务群众、真正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

  发挥好坚持从基层选拔这个政策的作用,筑牢优先从基层选拔干部的制度保障。用基层思维培养选拔干部是党章的基本要求。《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干部要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是如此。各级党组织要着眼长远,科学制定坚持从基层培养选拔干部的长远规划。一是坚持从基层实际出发,创新管理制度,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考核管理工作,把干部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及涉及个人利益问题上的表现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二是完善基层选派干部培养管理档案,加强跟踪了解,防止“只派不管、只选不用”的现象发生,确保不让长期在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干部吃亏。三是建立完善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选拔领导干部时,优先考虑基层干部,务必留一定比例的领导职位给基层干部,把政策向基层倾斜,让更多基层一线干部能够在竞争中涌现出来。通过健全完善基层干部优先选拔任用的各项制度措施,为基层优秀干部脱颖而出提供制度保障。

  加强对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不仅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更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之举,是一项关系全局、关乎长远的战略任务,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从基层培养选拔干部的思维导向,强化干部党性修养教育,让年轻干部经过基层锤炼,逐步成长为政治素质过硬、综合能力极强、深得群众爱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产品与服务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招聘信息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人民经济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finance-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5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