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正文

自觉肩负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

人民财经网  2015-10-28 09:25:41 阅读:
核心提示:

  近年,相关机构做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内容作了具体的部署。各地企联在研究近工作的时候,要积极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关工作,开创企联工作的新局面。

  一、企业要不断提高认识,自觉承担起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社会各个群体共同努力,从不同的角度齐心协力做工作。在社会不同的群体中,企业是最重要的一支力量。积极参与构建和谐社会,既是企业对国家、对社会的应尽职责,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决定》中提出的许多重大课题都和企业工作有关。如果企业不能很好地行动起来,构建和谐社会就很难全面落实。近年来,矿难事故频频发生,一些企业违法违规排污,恶化生态环境,已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今年初,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别再重复昨天的故事》为题,报道了贵州小煤矿开采中触目惊心的景象,让人看了心里非常难受。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讲过:“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为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绞首的危险”。这些漠视人命的煤矿,印证了马克思的论述。各地企联的同志要关心这些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做工作,要用好的和坏的案例向企业做宣传,引导企业以人为本,不要做不得人心的事。

  二、企业要抓好生产经营,稳定就业,搞好分配,实现企业内部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因素之一就是就业,而解决就业问题主要靠企业。企业经营状态良好,就能吸引更多的劳动力,持续扩大就业,这必然成为社会稳定的基础。如果企业经营管理失当,减产甚至停工破产,势必造成失业,进而导致社会不稳定和不和谐。因此,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时候,一定要着眼于持续生产、稳定就业,搞好分配,防止发生不和谐因素,更不能由于企业工作失误而导致矛盾,并把它推给社会。各地企联在以往的工作中,对生产经营好的企业比较关注,总结、宣传了不少成功企业的经验,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各地企联要多花一点精力关心困难的企业,向政府呼吁,尽量为他们做一些有实际意义的服务性工作。特别是对资源枯竭型的城市,困难企业较多的地方,各地企联更应该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积极促进社会的和谐。

  三、进一步搞好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立企业内部的和谐劳动关系。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已经建立了五年,工作已经开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发展很不平衡,任务仍很艰巨。六中全会的《决定》中,关于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制度,涉及到劳动标准、劳动保护、劳动保障、劳动争议的调处仲裁,以及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等等。劳动关系是企业和谐最核心的关系。企业内部建立起和谐的劳动关系,有利于企业外部环境的改善,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前两年,我们主要抓了组织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工作开展比较快的省、市已经进入到协调劳动关系实际工作中。今后企联参与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要按照六中全会《决定》,逐步拓展三方机制的工作内容。要继续总结和推广先进地区、先进企业的经验,把工作做到位。

  四、重视诚信经营、保护环境、安全生产,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企业不讲诚信,制假售假,污染环境,忽视安全生产,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必定是不和谐的。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大国崛起》中,讲到荷兰这个国家的崛起,特别介绍了他们因诚信而赢得海外市场的事例。一艘装满货物的荷兰货船,行驶中被冻结在北极圈内,时间长达8个月,气温为零下40度,18位船员靠凿冰打鱼维持生命,烧船板取暖,而没有去动用装满全船的衣物、食品,最终有8个人失去了生命。解冻后,货船按合约开到目的地,无一丢损地完璧归赵。他们赢得了货主的尊敬和赞扬,为荷兰的货运业树立了良好的诚信商誉形象。马克思曾经称荷兰是世界“第一海上强国”。我们国家坚守诚信的企业很多,突出的如宝钢,最近被世界权威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评为“Aˉ”级。但是,不重视诚信的企业还不少。如违约、造假账、发布虚假信息、制假售假、坑骗消费者等等,致使投诉增加,消费者强烈不满,成为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因素。各地企业,应当结合学习胡锦涛主席的“八荣八耻”号召,联系实际,持续开展“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教育,推进企业诚信建设。

  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国家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的重大进步,对国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企联的工作要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注意促进社会和谐。特别是那些已经和将要进入世界级的大企业,一定要有和谐的理念,和谐的素质,和谐的公众形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做出更大的贡献。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产品与服务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招聘信息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人民经济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finance-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5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