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污染大户污染中国名牌
由中国名牌产品战略推进委员会组织的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评选及表彰日前落下大幕,湖北楚源精细化工集团公司生产的楚源牌活性染料“光荣”入选91类“中国名牌产品”,然而颇具讽刺意义的是,这家公司前不久刚刚被湖北省环保局、省监察厅列入联合督办的全省7家环境污染严重企业名单。(新闻来源:12月14日《新京报》)
一个挂牌督办的污染大户缘何“荣登”中国名牌?我想无外乎三个原因。一是这家企业弄虚作假“忽悠”了评委会,相关评比、认证部门“老眼昏花”、“耳不聪眼不明”,审查马虎,把关不严,错把污染当名牌。二是中国名牌的考核评比标准不科学不健全,忽视了环保指标。第三属于本人妄加猜测,会否荣誉与金钱“结缘”,花钱买个名牌?这种靠钞票“包装”的“桂冠”并不鲜见,不久前媒体就曾曝光江西一家用熟啤冒充生啤的造假啤酒厂,通过金钱开道“勇夺”省级“一级诚信企业”的头衔。
污染大户成了“中国名牌”,尴尬了谁?羞辱了谁?我以为最大的受害者是中国名牌,给人的感觉是,生产中国名牌的厂家居然是不干净、不清洁,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在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环境保护的今日,背负着环保负罪感的这种中国名牌产品如果走出国门,岂不被人鄙视?丢尽“国脸”?
中国名牌决不能与污染“结缘”。一个严重缺乏甚至丧失社会责任感,置环保于不顾的企业,即使产品质量再好,也无资格身披中国名牌的“黄金盔甲”。被当地百姓千夫所指的污染大户入选“中国名牌产品”,无疑使中国名牌蒙受耻辱,“受伤”不轻,严重损害了中国名牌的信誉,教训深刻。杜绝这种“污染名牌”,除了对名牌产品的评选程序实施从严把关,防止暗箱操作甚至花钱买荣誉的腐败,最重要、最关键的是严格评审标准。
据报道,有关部门制订的“中国名牌产品”评比、考核的主要指标是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企业发展规模和经济效益。很显然,这个指标考核体系存在着致命的漏洞,即漏忘了环境保护,只重视企业经济效益,忽视了企业社会责任,不能不说是个天大的遗憾。在全国上下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的今天,环保对“中国名牌产品”评选理应具有一票和率先否决权,中国名牌首先必须是环保产品,入选厂家必须是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环保企业,否则就无资格参与中国名牌的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