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视能否代表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近年,“平板化”成为中国彩电业最热的关键词。海信、厦华、夏新等在近年就已经踏上了平板电视之路。进入2005年,TCL、康佳、长虹等都从不同角度发布了关于数字平板电视的战略。日韩企业如松下、LG、三星等凭借自己拥有的上游优势更是积极渲染自己的平板之中国攻略。在平板电视呼风唤雨的反衬下,CRT显像管电视面临尴尬处境,它的出路似乎只有走低端路线、主打三四级市场。
但就在最近,LG、三星等企业宣布推出超薄CRT彩电,国内企业如TCL、海信、长虹等也纷纷宣布研制生产出超薄CRT彩电,平板电视“薄”的特性受到直接挑战,而CRT的处境也似乎有望得到好转。业内人士认为,超薄CRT彩电的推出,不但延长了CRT的生命周期,还可能使CRT电视脱离低端市场,在高端与平板电视争市场。
如果说平板化代表产业未来发展的一种方向,但它是否真的能代表着产业发展的全部未来?传统CRT彩电的出路如何?从现有企业采取的产品战略中,我们看到除松下坚决押宝平板外其他即便在平板浪潮中表现最急进的企业也没有放弃CRT领域的技术进步在竞争激烈的彩电市场对产业方向的判断对企业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
松下 力挺等离子
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高科技产业博览会上,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带来了其最先进的等离子平面显示屏幕(PDP)及相关技术,并就松下在今后全球平板电视市场的发展策略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上海松下等离子显示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刑部就松下PDP技术的研发情况和发展计划等内容进行了说明。
根据松下的判断,全球平板电视的需求量将在2007年以前以每年70%的速度增长。为此,松下电器将在全球扩大生产,以此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刑部详尽地阐述了作为目前两种主流技术——LCD和PDP的各自优势及发展前景。作为显示器家族的新贵,松下PDP集外观超薄、重量轻、大画面显示等优点于一身,采用矩阵(Matrix)模式来显示影像,与传统CRT的扫描技术不同,画面每一部分的亮度完全平均,画面图像边缘十分清晰明亮。并且,由于LCD液晶显示采用薄膜技术,相对较难做成30英寸以上大尺寸,同时屏幕做大了,相对的响应速度和拖尾现象都会加重。松下认为等离子电视更适合大屏幕方面的电视播放,因而,在大屏幕显示领域,PDP技术拥有绝对优势。
对于液晶电视与等离子电视的市场划分,刑部认为,松下将在32英寸以下电视以LCD技术为主导,37英寸以上电视则以PDP技术为主导,并以此战略来支持其在世界市场40%占有率的目标。而已经全面投产的茨木2期工厂和预计在2005年11月投产的尼崎工厂,更是为松下在2006财政年度实现PDP电视年产量达到480万台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松下已经联手同是家电业重要制造商的日立,宣布双方将携手合作,共同推展PDP事业。
在2005年里,松下对中国市场的预计需求量为45万台。
LG 不放过一种核心技术
LG电子中国区总裁孙晋邦日前向媒体表示,他非常看好中国的平板电视市场。孙晋邦认为目前,在平板电视领域,等离子和液晶之争比较激烈,就技术而言,无论是等离子还是液晶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至少在将来的5—10年内很难有所定论,还需要看各自技术的最终发展。但无论是等离子还是液晶,LG电子均掌握核心技术,同时LG还在不断的推动这两项技术的发展。最终哪项技术胜出,除了技术外,还要看消费者的最终选择。
孙晋邦还表示,LG还在继续研究开发最新的显示技术,LG将勇敢的承担起最新、最好、最先进技术的推介工作。
在近日开幕的第八届北京科博会上,LG电子展出了一款32英寸的Super Slim 电视,这款俗称为“超薄CRT”、将在年内向中国市场投放的产品,应用了LG电子独有的全球最薄显像管这一核心部件,使得整机厚度从传统的60厘米进一步压缩到39厘米。LG电子的研发人员称,“虽然目前全球对液晶、等离子等平板电视的需求非常旺盛,但考虑到价格因素,传统电视的市场空间依然非常庞大。”
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内平板电视领域占据绝对领先地位的LG电子,此次主动出击传统电视领域,并祭出一贯的全球最薄“杀手锏”,成功地在传统电视领域分割出高端产品线,这一策略给国内仍在低端厮杀的电视市场指出了一条新路。
TCL 做大平板阵营
今年3月底,TCL宣布2005年推出150款以上平板电视新品;5月份,又在纽约召开新品发布会,平板电视攻势逼人。TCL有关高层表示,TCL要用2年的时间实现全球平板销量冠军。但TCL心目中的“平板”,并不仅指液晶和等离子电视,早在今年年初发布其“新四化”战略时,TCL集团多媒体事业本部总裁史万文就指出,平板化的数字电视不仅包含了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也包含了走向平板化的DLP微显示电视和CRT电视。
日前,三星、LG—飞利浦等全球液晶面板顶级供应商齐聚广东惠州,恭贺TCL平板电视新工厂开业庆典。据悉,扩建后的TCL平板电视生产基地,年产平板电视达到130万台,是已知目前国内最大平板电视生产基地。至此,TCL全面形成中国、墨西哥、波兰、泰国全球四大平板电视制造基地,年产能总计超过500万台,基本上能够满足北美、欧洲、中国三大市场需求。
当前,TCL液晶电视主销市场是北美、欧洲、中国大陆、澳洲等地。一份来自TCL内部的资料显示,今年4月份,TCL(包括汤姆逊、RCA等子品牌在内)液晶电视海外销量达到国内销量10倍以上,国际市场成长为主体市场,这是和国内同行企业很大的不同点。今年第一季度,TCL液晶电视北美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38%,欧洲市场也增长了167%,市场成长极为迅猛。
美国DisplaySearch机构预测,2005年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将达到1600万台,2008年有望达到5810万台。TCL此番扩大产能,组建国内最大平板生产基地,既是产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市场高速扩张带来的结果。
除了快速抢占液晶市场外,在传统CRT产品领域拥有优势的TCL日前还率先推出了全球首台29英寸超薄CRT电视,同时还推出了覆盖21、25、32、34英寸的超薄CRT全系列数字高清电视,形成阵容庞大的超薄CRT产品阵营。
业内观察家认为,TCL此次将超薄CRT产品“拉”入平板阵营,不仅意味着超薄化已成为CRT产业的重要技术趋势,更预示着CRT可能凭借其成熟的显示技术与超高性价比在平板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海信 抓住每一次技术拐点
从去年开始的平板电视热潮及由此引发的行业洗牌中,海信无疑是受益者之一。3年前开始率先在国内强攻平板电视的海信,在过去的8个月里保持了国内平板电视销售第一的位置。
平板之争是数字电视顶尖技术的竞争,也是新技术产业化的速度之争。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士磊认为,在新兴的平板市场,哪怕能够在技术上快半拍,就会取得市场的主动权,技术与速度并重将成为今后平板时代的两张王牌。
为了拉长平板技术的“短板”,近几年,海信在平板领域用心良苦,在全球遍撒“英雄帖”,美国硅谷博士张建萍、日籍平板专家小关信行等一批在平板领域身怀绝技的专家,为海信真诚所动,纷纷前来加盟。海信还整合技术、资金和渠道的优势资源成立平板事业部,“特区特办”,技术上的高投入使海信与国际顶尖平板技术保持同步。截至目前,海信在平板系列产品上覆盖了15英寸至63英寸的20多个规格尺寸,打造出了最为完整的产品线。
“彩电业每一次技术拐点都意味着一次新的洗牌,历次洗牌的结果看来靠营销和一哄而上的技术跟随已经行不通,惟有抬头看清方向、俯首耘耘技术,才能在拐点上保持领先。”海信有关人士表示。
在近日开幕的第八届北京科博会上,海信又推出了32英寸大尺寸超薄显像管电视,厚度为原来的70%。海信市场部新闻公关主任喻海涛认为,高端彩电在许多领域技术都可以共享,海信推出的32英寸超薄CRT电视就是将先进成熟的平板电视技术运用到CRT电视中,达到了平板画质的效果,在色彩对比度、画面清晰度、音效等方面都比普通CRT电视性能大大提高。弥补了介于平板电视与CRT电视之间的真空地带,时尚的液晶电视满足了中国工薪阶层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