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军工企业的战略转型
与一些企业带有偶然性盲目自发的创新不同,神剑科技将创新活动作为企业一项的重要管理工作来抓,他们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工作,促进技术创新活动规范化和持久开展
前不久,安徽省青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典礼暨事迹报告会在合肥隆重举行,在这项由共青团安徽省委、省科技厅、省国资委、省科协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报告会上,安徽神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强荣获安徽省第六届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在安徽地方军工企业中,神剑科技是惟一获此奖项的单位。
作为一家有着40多年历史的军工企业,神剑科技曾经走过一段艰难曲折的发展之路。神剑科技前身是安徽省皖西机械厂,主营业务包括军品、汽车零部件、新型塑料建材三大类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始建于1964年,原址在安徽省大别山区霍山县境内。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营环境十分恶劣,人才流失严重,企业只能单枪匹马,发展举步维艰。
企业在国防工业调整中,于1992年底搬迁至合肥。面对生存、发展的压力,神剑科技领导班子意识到,必须通过自身“造血”,加速建设和提升自身能力,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走下去。特别是2002年以董事长、总经理王强为首的领导班子成立为标志,拉开了神剑科技发展战略转型升级的序幕。
6年来,在“以军为本,以民为主”的发展方针指引下,公司抓科研,抓管理,抓改革,拓市场,实现了经济规模逐年扩大、经济效益逐年提升、职工收入逐年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尤其是民品的脱困扩张,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为企业“十一五”中后期发展和第三次创业创造了有利条件。王强称,所有这一切都源于神剑科技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来源于不断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管理创新夯实发展基础
6年前,刚刚执掌神剑科技的王强认识到,好的发展战略是企业迈向成功的开始,在他的主导下,神剑科技适时对企业创新战略进行重新定位,采取渐进创新战略,突出创新组织平台和人才平台建设。在公司高管层面组建了三个委员会,即企业创新发展战略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咨询委员会。
“三会”对企业的发展目标、重大创新项目进行决策、评估论证,保证了企业发展方向、重大创新项目等的科学及理性决策。公司建立了省级技术中心,总经理任技术中心主任,总工程师任中心副主任,领导开展新产品开发及管理工作。公司对技术中心中层以上干部实现聘任制、领导责任制、主任工程师制和项目负责制,对试制车间及管理人员实行了计件工资制、岗位工资制和绩效工资制;对研发人员制定了特殊的激励政策,这些改革举措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支撑条件和保证。
人才是实现企业自主创新的根本,组织设计完成后,接下来的就是人才建设,掌控神剑科技的王强大力营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的浓厚氛围,逐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并配套制定了一系列选人用人的政策措施,促进企业三支队伍建设。同时加大对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管理、技术人员的培养和选拔;在人才引进和管理上,建立多渠道、多层次激励机制,完善各项优惠政策,广泛吸纳专业技术人才。
对于人才的培养,公司从不吝惜投入,不断给员工提供各种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和国内外学习交流的机会。几年来,公司已选聘高级技师1名,技师10名,助理技师16名,岗位技术能手25名,选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名,其中3人成为我国迫弹专家,3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一批科研人员也在专业科研领域崭露头角。
作为机械产品生产企业,要取得成功,不仅需要人才,更需要严格的质量管理,而神剑科技则以“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的口号表达他们对质量的重视程度。
6年来,神剑科技在坚持质量意识教育的基础上,着力抓了6项主要工作:实施质量激励政策,鼓励单位改进质量、优化管理、提升价值;建立质量诚信管理体系,建立质量诚信档案,实施质量诚信跟踪和质量失信惩戒制度;推进基层质量管理活动;逐步推行6S管理,确保生产现场物流畅通、整洁有序、精简高效;推行目标管理,完善新体制下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合理分配质量职能,使其科学展开、分工准确、接口清楚、程序简化,有利于贯彻执行;推行卓越绩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强调战略、绩效结果和社会责任,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经营结果等7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学习和改进,逐步迈入全国质量奖企业行列。质量控制的强化,有效地提高了产品品质,企业产品的各方面指标均大幅度提高,并有两个产品荣获南京局“优质产品”称号。
技术创新构筑核心竞争力
在技术创新方面,神剑科技别出心裁,通过开展“主题年”活动,有效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他们从2006年开始开展“主题年”活动,并将当年定为“科技创新年”,将创新纳入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轨道,变被动创新为主动创新。
当年,公司共确定技术创新项目50项,实际完成45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6000万元。多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加速了新品研发过程,推动了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降低了产品制造成本,提升了公司管理水平,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员工队伍。
创新“主题年”的活动让公司尝到甜头之后,紧接着他们将2007年确定为“民品发展年”,经过一年的努力,铸件产品从十多个品种向汽车零部件、叉车件、铁路件等集中,批量不断扩大,效益得到迅速提升;塑料制品集中向新型抗菌建材和节能降噪建材发展,并成功开发出电力护套管、电信护套管,全面进入电力、电信行业。
与一些企业带有偶然性盲目自发的创新不同,神剑科技将创新活动作为企业一项的重要管理工作来抓,他们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工作,促进技术创新活动规范化和持久开展。在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方面全面实施项目组责任制、科研试制加工管理、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等,出台了相关管理制度,并落实抓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在工艺技术创新方面发挥全员参与技术创新活动,制定了有关的激励政策。
2005年,某产品投产,公司投入资金300万元对生产线进行了改造,一举实现了多品种共线的柔性化生产。通过应用新工艺,解决了新产品主要零部件生产工艺瓶颈,为后期新产品开发和生产提供了保障。在技术创新激励政策中,规定了创新项目范围、项目划分、评定依据和奖励程序等内容,激励措施为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解决科研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为确保科研开发,公司投入400多万元建成了一个240平方米工作大厅的计算机网络中心,中心拥有近100个信息点。公司不断完善现有的信息化平台,初步建立了一套以办公自动化为基础,以设计、管理、加工为中心,覆盖企业管理和产品研发的网络,实现了公司内部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达到了资源共享。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公司创新。
此外,他们还不断推动技术进步,提升装备水平。“十五”期间,公司累计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一个;购置设备105台(套),建成数控机加生产线三条,阴极电泳涂装生产线、热处理生产线、发黑生产线各一条;改造铸造生产线,将冲天炉改造为电炉,添置抛丸和检测设备。其中步进式可编程控制的阴极电泳生产线为国内同行业中首创应用的生产线。热处理生产线由“手工作坊”式厢式炉、盐浴炉零星周期式作业改造成可编程控制的密封厢式多用炉机组自动生产线,实现了钢件淬火、回火、清洗等一体化生产,不仅质量稳定,而且产品可以大批量连续自动化生产。通过实施技改,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技术和装备水平,实现了柔性化生产,有效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而且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含金量”。
产学研相结合
神剑科技公司高管层清楚地知道,高科技的产品是赢得市场份额的重要条件。作为省政府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必须不断提高产品的含金量。而科研是一种高投入领域,一个产品的研制成功,往往需要投入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科研经费。神剑科技每年的科研投入必须达到销售收入5%以上。
在王强的领导下,企业全面加强基础管理,不断降低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将有限的资金用到促进科研发展上。仅2002到2006年,公司就累计投入科研经费达3000万元,共完成十多个产品的研制任务,其中多个产品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新产品的问世给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每年新产品销售贡献率都达30%以上,神剑科技真正从科技创新中尝到了甜头。
在创新的路径选择上,他们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并注重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其中,塑料产品就是通过与安徽塑料研究院的合作开发成功的。2006年,公司新型塑料建材项目成功地进入第一期合肥市工业性投资项目库,2007年,被列入合肥市“121”重点项目工程,获得了专项资金扶持,正在申报进入安徽省“861”计划,以期获得省政府的全过程跟踪式支持和服务。
2007年6月,公司又与合肥工业大学签署协议,联合成立汽车制动系统研发中心,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制动器产品。该研发中心的成立,填补了华东地区专业研发、生产汽车盘式制动器的空白,对安徽省汽车制动系统的快速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万丈高楼平地起。跨越,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步地实践和奋斗。6年的不懈努力,神剑科技技术创新工作终于结出累累硕果,神剑科技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迫弹科研生产基地,多个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6年来,民品开发工作也捷报频传,汽车制动器产品、叉车件产品、铁路扣件产品不仅实现了系列化,而且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塑料制品运用纳米技术,开发抗菌给水管,运用技术开发出新型降噪管。民品销售收入每年增加1000万元,2005年,两个民品项目首次实现赢利。
“十五”以来,神剑科技销售收入逐年攀升,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年均以40%的速度递增。其中两个产品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两个产品获得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007年10月,某新产品荣获2007年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