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正文

聚焦青岛之崛起

人民财经网  2015-05-11 09:12:43 阅读:
核心提示:

  近年公开亮相的青岛“十一五”规划草案表明,青岛要在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并把经济增长目标锁定在了年均增长13%上。为什么青岛能有如此的魄力与胆识,这缘于富有深厚底蕴的齐鲁文化、缘于青岛人谋划已久的发展战略。从品牌之都到半岛基地,再到总部战略,青岛人奏响了超常发展的三部曲。

  品牌之都

  海尔、青啤、海信、澳柯玛、双星等名牌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就是在国外也声名远扬。恐怕没有哪个城市会像青岛这样“盛产”名牌,在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评选中,青岛又有13个产品上榜,累计达到44个;在首批推出的3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中,青岛夺得两席(海尔冰箱和海尔洗衣机)。目前,青岛44个中国名牌和11个中国驰名商标均列全国同级城市的首位。这一“青岛现象”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市场经济学会副会长、著名企业文化学者贾春峰曾对“青岛现象”作了这样的分析,归纳起来有5个特点: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名牌集群现象,青岛名牌不是一个两个,而是群星灿烂,这种集群使青岛形成了一种激励创新和发展的良好氛围,使企业产生整体互动,共享集群优势;二是青岛不仅有一大批制造业名牌,而且创造、培育了一批服务业名牌;三是这些名牌不仅是产品名牌,而且是企业名牌;四是青岛不仅创造了众多企业名牌,而且成功地缔造了城市名牌,从名品战略到名企战略,再到名市战略,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一体化发展进程;五是青岛政府在名牌的创建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从企业到广大市民都有较浓厚的树名牌意识。

  半岛基地

  过去,青岛是一个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城市,轻纺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保持在70%左右。但是近几年来,青岛抓住全球制造业,特别是韩、日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机遇,加快建设四大工业基地、六大产业集群和制造业基地,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促进重化工业加速发展。

  说起半岛制造业,就不能不提对青岛产业战略发生重要影响的一幕。那是在2001年3月,时任山东省副省长、青岛市市长的杜世成在开发区召开的现场办公会上,首次提出了“挺进西海岸,建设青岛新的经济发展重心”的战略构想,并将港口“西移”作为关键步骤先行实施。这一富有前瞻意义的战略为青岛经济格局的变革、为现代化大青岛框架的确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即,青岛市将眼光聚焦在港口、海洋等高端产业上,以大企业和大项目演绎了一出出产业集群发展的大戏。

  以名牌吸引名牌,打造品牌集群。青岛开发区的海尔工业园,集聚了三洋、爱默生等著名企业74家。这些大企业纷纷把代表核心技术水平的研发中心转移到这一区域,搭建起一个集研发、制造、采购、物流等于一体,辐射力巨大的产业平台。

  错位嫁接,打造世界顶尖的制造集群。在全国针织行业综合实力第一的即发集团周围,集聚了伊藤忠、东棉、丸红、三菱等国际知名大公司前来合作搞面料和服装生产,形成了全国最大的针织、发制品、高档服装面料基地。

  以大项目集聚特色产业集群。中国造船业的龙头——中船重工,计划在青岛投资100多亿元建设9个大项目;一大批配套厂和科研院所随之积极跟进;韩国等一批著名造修船品牌企业也闻讯而来。

  从品牌培育到品牌扩张,再到品牌集聚,青岛产业集群呈现出“国字号、大企业、多品牌”的发展形态,半岛制造业基地已经初具规模。

  总部战略

  “我们选青岛就是作跳板。”作为青岛进能达煤焦销售公司参股方之一的山西省煤炭运销集团在青岛的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说。日前,国内100强企业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新禹煤焦公司和青岛国信实业公司3家联合组建的青岛进能达煤焦销售公司在青岛开发区成立,一部分山西煤炭开始从青岛走向世界。

  青岛市经合办综合处处长迟桂峰介绍,目前已有145家中国500强企业在青岛设立了投资合作项目,还有像莱钢建设公司、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四工程公司等企业干脆将总部搬到了青岛。由此看出,青岛吸引内资大项目的“磁铁效应”已经形成。

  北京社科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最新的研究成果也印证了这一点。在对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的评价中,青岛位居全国第九位,是惟一的副省级城市,在环渤海经济圈中仅次于北京和天津。他还分析说,青岛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在交通条件、研发能力、政府服务、开放程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作为首批总部经济发展实践基地,青岛市市南区汇集了国内外各类企业总部286家,青啤、海信、马士基、微软等一批国内外著名企业纷纷在此设立区域性总部和专业性总部。青岛市市南区区长李众民说:“总部经济在市南经济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他认为,青岛总部经济的发展除了区位、交通以及工业发达的优势外,政府的推动是关键。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青岛市市南区把写字楼和园区作为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载体,采取产业战略前导和城市规划先行的方式,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加快了写字楼的扩容步伐,这为总部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硬件基础;第二,青岛市加快软件产业基地建设,将其作为国内外著名软件企业和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重要平台;第三,青岛将全面优化环境作为发展总部经济的保障,集中力量塑造繁荣市南、平安市南、洁净市南、温馨市南、诚信市南等城市管理服务品牌,打造出了良好的软环境。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伙伴城市到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品牌之都,从国有企业的老牌知名产品到民营企业的后起之秀……“十五”期间,青岛的城市形象和对外影响力得以大大提升,城市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得以快速增强,青岛不仅是中国的名牌,更要做世界的名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产品与服务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招聘信息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人民经济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finance-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5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