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企业信息化新模式

人民财经网  2015-04-29 10:17:58 阅读:
核心提示:

  新形势下企业信息化该采用什么样的更高效的运行模式?

  企业信息化的一般模式主要有四种,即企业-行业互动式、挑战-反应式、雁行模式、地区互动模式。在新的复杂的信息化环境下,为了能够在竞争中找到生存发展的空间,笔者认为企业应该采用“中小企业-大型企业互动”这样的第五种模式来发展信息化建设,该模式不但可以使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历程,还可以节省信息化成本。

  第一种模式

  企业-行业互动模式

  企业-行业互动模式是指,某个企业信息化建设与该企业所在的行业信息化之间存在互相约束和促进的很强的互动关系,并由这种互动关系形成的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在一个国家经济正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种模式。它最先是一个或多个企业带动,然后是推动行业的信息化,最后是行业信息化又引导大规模的企业信息化。

  在宏观环境良好的行业信息化中,行业协会也会组织一些部门来研究制定信息化标准,为本行业企业的信息化提供可行的方案,如我国的家电行业和金融系统。“金卡工程”就是各个金融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由国家牵头实施的一项行业工程。“金卡工程”的实施成功,为金融企业无疑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竞争环境。

  第二种模式

  挑战-反应模式

  挑战-反应模式,是根据美国桑塔费研究所创造的概念而命名的,企业面对现实或未来的挑战而采取积极措施,在企业选择各种对策措施中,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各种对策的关键方案。企业面对未来的挑战,未雨绸缪,将企业自身作为挑战对象,积极投资进行信息化建设。这种模式适合于行业中领头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企业-行业互动模式适合一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第三种模式

  雁行模式

  雁行模式是指,由于企业信息化时间和起点不同,造成行业内部的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差距,进而使得企业信息化水平犹如大雁飞行形状,见图1。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太快,信息化项目成功率不高,使得信息化项目比一般的项目风险更大,这就导致大多数企业都愿意“跟跑”,不愿意“领跑”,具体表现为在同行业竞争对手或合作伙伴之间实施信息化建设后,吸取经验和教训,再建设自己的信息化项目。

  雁行模式可以分为企业间的雁行模式、企业内的雁行模式、行业间雁行模式和地区内雁行模式四种。对于企业间雁行模式,先行信息化的企业为后进企业提供经验和样板。在实际实施信息化建设中,通常采取信息化示范工程来使用这种企业间雁行模式。

  1989年, 我国开始实施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示范工程, 1998年初,被列入CIMS计划应用示范工程的企业有67家, 2000年达到200家,且大约有350家其他企业也主动引进CIMS。CIMS应用工程在我国企业间得以铺展可以说就是企业间雁行模式。企业内雁行模式如同企业间雁行模式,如海尔集团首先在冰箱部实施MRPII,通过在冰箱部实施信息化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到海尔的其他事业部而形成企业内雁行模式。

  第四种模式

  地区互动模式

  由于企业所在地区或地区政府推动而主动提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各种良好环境,或者由于企业所在的某个自然形成的经济区域内企业间相互影响,或者区域内信息传播成本低而促进企业间相互交流和影响,这种由于地区因素的影响,企业投资信息化建设而形成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称为地区互动模式。

  珠江三角洲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采用这种模式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企业先后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引进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等先进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形成了实施CIMS工程的基础。1994年国家科委将广东定为CIMS重点试验省份。广东首先选择珠江三角洲地区中CAD/CAM和MRPII等技术开发较好的企业,作为CIMS 示范工程的试点企业。1997年后,其他地区的不同规模企业如深圳康佳集团、惠州TCL集团和珠海格力集团等纷纷引入CIMS工程,形成广东省内的群体效应。

  第五种模式

  中小企业-大型企业互动模式

  上述四种的一般信息化模式在新的环境下不再具有普遍意义。为了适应多变的信息化环境,现代企业应该采用中小企业-大型企业互动模式。这种模式是指,中小企业在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浪潮带动下,可以充分利用大型企业信息化提供的经验和发展环境,进行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然后再为大型企业提供信息化的外在环境(见图2)。

  其中,表示实物流,表示信息化建设互动流,表示信息化建设互动流形成的模式。M1、M2、M3分别表示企业簇A、B、C所在的业务群体内形成的信息化规模模型,M12表示由M1、M2形成的信息化规模模型,M123表示由M1、M2、M3形成的信息化规模模型。左侧的“……”表示大型企业A的上游还有更多的企业,右侧的“……”表示大型企业C的下游还有更多的企业。最后形成产品流向顾客Cl。

  A、B、C等大型企业是形成某产品的一条价值链,如果要让这条价值链增值,则必须在价值链的每个点上增值,即A、B、C等大型企业所在的点增值;否则,不能增值的企业会被价值链淘汰。每个大型企业只有迎合整个企业群的环境变化,才能产生增值。如大型企业A为了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首先按照这条链的要求来进行信息化建设,由此提高信息化的水平。与大型企业A发生业务联系的中小企业A1、A2为了被大型企业A接受,也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否则,大型企业A为了自身的利益,也会淘汰信息化比较差的中小企业,而重新选择信息化基础较好的零配件供应商。这样,使得大型企业A所在的企业簇形成一个信息化的环境模式M1。产生了M1,使得大型企业A所在的企业簇整体信息化水平提高,信息化水平提高,又使得该簇企业提供给大型企业B的产品质量、成本、档次、标准化程度等等提高。在大型企业B的内部发生和M1一样的过程而产生M2。大型企业C也会产生M3。M1 和M2是上下游的模式,又会产生新的模式M12。M12进一步与M3产生M123模式。在整个模式的形成过程中,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总是相互提供动力和条件的,这种动力和条件有来自外部,也有来自内部。互动的结果使得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得以提高,顾客从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实惠,如产品的质量、价格、档次等等。现代企业可以采用图2中的模式使得实物流和信息流得以流动。

  由于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基础条件好,所以信息化的成功一般来说能率先实现,这样大型企业会将自己的某些经验辐射给与自己有业务来往的其他中小企业,从而带动自身的产业链的增值。如我国的机电行业就是采用这种模式,首先是机电行业的领头羊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再将信息化经验传给提供给自己零件、半成品、原材料的中小企业,接着,领头羊企业又促进与自己有关的上下游企业信息化,这样形成整个机电行业信息化和与机电行业有关的行业信息化的潮流。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产品与服务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招聘信息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人民经济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finance-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5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