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发展方向的探研
我国高速公路正在以世界上罕见的速度发展。2007年前的5年间,我国共建成高速公路2.8万公里,超过过去15年的总和。到2007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5.36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与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相比,对高速公路这一新兴产业的理论研究,却显得明显滞后。以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高速公路的建设者,还是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者,都还没有形成国外发达国家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者所具有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特许经营理念。因循守旧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体制已经明显地不适应高速公路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所暴露出的不仅是资金层面上紧缺问题,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管理体制上的不适应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高速公路产业正处在从粗放型的快速扩张向集约型的规模化、网络化发展的历史阶段,实践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迫切要求理论的支持;另一方面,高速公路是现代化的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涉及到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高速公路产业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高速公路产业能够促进统筹协调发展观的实现,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高速公路是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速公路产业与统筹协调发展观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高速公路的出现有利于社会经济统筹协调地发展;统筹协调发展观又对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高速公路理论落后于实践的现实,严重阻碍了高速公路产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深化高速公路产业研究,揭示高速公路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高速公路与整个国民经济的相互作用机理。尽快采用与世界接轨的先进理念和方式来进行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管理,已经成为我国高速公路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正是在这一大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由张东风博士等撰著的《中国高速公路产业论》出版了。该书在国内外有关高速公路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经济学、管理学、复杂系统等理论和方法,对高速公路产业进行了系统的创新性研究,是国内第一部专题研究高速公路产业的著作。内容包括:已有主要研究成果的评述,高速公路产业概述,高速公路产业与经济发展,高速公路产业化研究,高速公路产业经济带研究,制度变迁与中国高速公路产业管制研究,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制度创新研究,基于团队合作博弈理论的高速公路组织研究,系统脆性与高速公路灾害、预警管理研究,高速公路网络化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研究等。
该书在国内外有关高速公路产业研究的基础上,对高速公路产业理论和实践做了一系列的分析、改进和创新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