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与中部崛起共成长
走马中原可逐鹿———于殷商旧都,守敬故里,一个在平原沃土上快速发展的新型城区———邢台市开发区,正在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拉开中原崛起的序幕,奏响冀南大地开放创新的交响乐章。现谨以此报窗,展示其卓越风采。
聚天下英杰育中原明珠
处华北西联东出、南下北上之要冲,承中部崛起不可遏抑之强势,聚科学求索、务实创新之灵韵,奋慷慨豪迈重信尚义之人气,一颗璀璨的华夏明珠正在河北南部冉冉升起。
这颗明珠,就是位于冀南大地开放前沿的邢台市开发区。
热情好客的邢台市开发区,如今正敞开胸怀笑迎天下客,握手英贤共谋未来天。
在扩大开放视野中
拓展发展空间
自建区以来,邢台市开发区坚持以大开放的视野,深入把握并持续延展着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着力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
邢台市开发区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区东南部,规划面积58平方公里,辖3个镇(办)、39个村(居),6.9万人。2000年,该区被批准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阔的平原沃土、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成本比较优势,使之具备了较强的经济要素吸纳能力,成为投资洼地、兴业福地。
作为邢台市的东大门,开发区秉承市区综合优势(邢台市地处京津都市圈500公里辐射范围之内,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更成为外商投资热点地区———环渤海经济区腹地),京深高速和107国道横贯南北,京深高速公路和邢威(山西至山东邢台段)高速公路的交叉出口位于区内;即将修建的邯黄铁路将进一步打通邢台至黄骅港的出海口,西联东出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作为邢台市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多年来,邢台市开发区牢固树立“身边无海,心中有海”的“蓝海”意识,坚持“立足现实,面向国际”的开放视野,深入审视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新机遇,全面把握自身在区域经济分工中的角色和优势,积极融入,主动对接,勇作中部崛起排头兵,形成以大开放促大发展的良好态势。
邢台市开发区独特的资源、交通优势和开放开发的人文精神,为三次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产业聚群效应日益显现。近年来,台湾、江浙等海内外客商纷至沓来,在开发区建厂兴业。目前,这里初步形成紧固件和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板材等三大主导产业,其中紧固件和汽车零部件产业正向着“中国北方标准件制造基地”目标进军,以硅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成长势头强劲,板材业已成长为中国四大板材基地之一,在国内同业中引起较强反响,在国际市场也产生积极影响。
2007年,该区生产总值完成11.3亿元,同比增长3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亿元,同比增长46.8%;财政收入完成1.318亿元,同比增长25%;出口创汇4030万美元,同比增长15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2.28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3%以上。一个日渐勃兴的新型开发区,伴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开始在冀南大地上冉冉升起。
在夯实对接基础中
打造共赢平台
多年来,邢台市开发区坚持拓展新兴产业与做长做强传统产业并举,着力在夯实对接基础中搭建产业发展共赢平台,为战略投资者入驻创造便利条件。明确提出,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三园两带一中心”建设为龙头,努力把开发区建成邢台最具实力、活力、竞争力的新“特区”,拉开了战略合作平台建设新框架。
作为重要的产业对接基础和共赢平台,“三园两带一中心”包括:
★新材料工业园。位于辖区王快镇南三环以南区域,规划面积1.86平方公里,总投资24亿元。战略定位:以光伏产业、新能源产业为龙头,吸引国内外高科技新材料新能源企业入驻,建成国家级新材料新能源火炬计划工业园。分为7个功能区,分别为:新材料新能源研发中心综合楼;孵化器生产区;硅材料加工生产区;LED(发光二极管)生产区;结构陶瓷、人工晶体加工生产区;新能源设备(动力电池)生产加工区;其他新材料、新能源生产加工区。
★紧固件和汽车零部件工业园。位于辖区王快镇南三环以北区域,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总投资48亿元。依托邢钢年产320万吨优质线材,吸引以线材为主要原料的钢制品加工企业入驻。战略定位为,建成国内线材制品规模最大、综合水平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线材制品加工和集散基地。与此同时,逐步形成邢钢高端线材-邢台市开发区紧固件和汽车零部件工业园-邯郸市永年紧固件市场-沙河市机械通用零部件较为系统的产供销产业链条及中原区域专业市场,形成冀南产业集群优势。去年6月,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紧固件专业协会六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在邢台市开发区召开,该区紧固件产业影响进一步波及全国。
★板材工业园。位于东汪镇高速公路以东区域,规划占地1.5平方公里,总投资36亿元。目前,作为全国“四大板材基地”之一,该园区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板材生产基地,主要生产细木板、胶合板、装饰板、刨花板、建筑模板5大类30多个品种,产品销及全国市场。
★东三环生态景观商业带。总长5.8公里,总投资1.8亿元。东侧以绿化景观建设为主,西侧分为住宅商业服务区和生态景观绿化区,形成以东三环为轴线的生态景观新地域。
★南三环景观工业带。总长3.8公里,总投资6500万元。两侧以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和配套专业市场为主,形成以南三环为轴线的现代化景观工业带。
★服务设施(CBD中心商务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打造功能齐全、设施完备,集行政办公、经济总部、金融信息、商住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商务行政服务区。海关商检服务综合楼、中铁摩尔、晶龙五星级酒店及会议中心等项目正在建设中。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目前,总投资8亿元,以硅材料生产销售为主的高科技企业邢台晶龙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已入驻新材料工业园,全部达产后将年产单晶硅1500吨,硅片4000万片,年销售收入可达40亿元,新增利税5亿元。迄今国内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锂离子电池轧机专业生产企业邢台纳科诺尔极片轧制设备有限公司,以生产变频器闻名全国的邢台思达电子有限公司等一批高科技企业也已入驻该区。同时,邢钢线材制品加工基地建设如火如荼,目前已入驻项目11个,项目总投资29.25亿元,现已完成投资13.86亿元,年设计加工能力57.5万吨。预计到2015年,线材制品加工能力将达240万吨以上,工业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培育包括邢台宁波紧固件公司在内的超10亿元企业4家,建设线材改制、加工制造、热处理、表面处理、物流配送等6个功能区,建立一个省级或国家级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形成中国北方最大、综合水平一流、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线材制品加工集散地。
在坚持科学发展中
提升承载潜力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把开发区建成邢台最具实力、活力、竞争力的新“特区”,邢台市开发区特别强调上项目不能“拾到篮子里都是菜”,要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好中求快、好中求大、好中求强,给开发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实际操作中,邢台市开发区坚持在统筹资源和环境、区位和市场等要素中不断整合提升区域经济承载力。
一方面,强调向高端产业要潜力、要效益、要区域经济承载力。深入研究开发区在参与区域经济布局调整中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在积极融入、主动对接中争取做高端、扛龙头、唱主角、当大工,努力作区域经济的引领者而不是尾随者。明确提出,要通过努力,使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2008年达到5.3亿元,对财政贡献率由原来的17%提高到35%。如引进邢台晶龙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对开发区产业结构及经济布局产生重大影响:单晶硅产业作为河北省十大支撑产业之一,在河北信息产业中发挥着龙头作用,其落户开发区,在对邢台信息产业发展起到引领作用的同时,有力推动了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的进程,带动了区域工业化向纵深发展,使开发区真正站在了河北南厢开放开发的最前沿。
另一方面,强调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在延长产业链条和提档升级中做大做强,形成战略支撑,在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中提升承载力。积极顺应传统产业向高技术、高投入、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新兴产业调整的趋势,努力在提升产品档次、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上做文章,使之形成规模优势和行业优势。如狠抓紧固件和汽车零部件及板材产业的集群发展的提档升级工作。
在强化产业配套发展承载力的同时,该区还着力强化区域环境配套承载力。
在硬环境建设上,强调加快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尽快形成“十横十纵”路网体系,提高基础设施承载力;加快新城区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增强为产业配套的能力。
在软环境建设上,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优化社会人文环境。提出“企业化经营开发区”理念,将开发区作为一个“企业”,把辖区内干部群众视作“企业员工”,把土地、基础设施及服务作为“产品”,把项目入驻作为“销售”,把群众增收、财政增长作为“效益”。组建开发区建设投资公司,积极探索一个园区、一套班子、一套机制、一套政策的“四个一”机制。优化政务环境,推行“保姆式”服务承办卡和“两个零接触”制度,强调“马上办、办得好”,大力营造亲商、安商良好氛围。扎实搞好社会管理,完善平安建设长效机制,确保社会稳定和谐,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好风凭借力,共谋上青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放的邢台市开发区正以北方汉子的豪迈胸怀诚邀四海英杰携手参与中部崛起的宏伟事业,共建共享冀南大地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