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开发区的故事
一
这是一组瓯海经济开发区建区十多年来的数据和获得的部分荣誉……
创建之初规划面积8.43平方公里,2005年规划面积拓展为19.61平方公里,仙岩、娄桥、三溪、梧白四大工业基地初具规模
数据和荣誉或许是枯燥乏味的,但也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它反映的是一个开发区建设的规模、开发的速度、文明的成果和蕴含的潜力。作为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其飞速发展的根源何在?“温州市文明工业园”称号又是如何花落瓯海开发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发展为先导,这就是瓯海经济开发区飞速发展的动力所在。
走进瓯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大门,最吸引眼球的是全体机关干部职工工作考评表,让本单位和外来办事者对每个人的工作一目了然,此考评表一推出,就引起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全区推广。由此可见瓯海经济开发区高效、自律、服务周到的精神。
二
瓯海经济开发区作为推动中心企业向规模型、集约型工业主体转变的主阵地,它不仅扮演着瓯海全区经济主体发展增长值的角色,还担负着引导企业如何加快科技创新、实现工业园区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任。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锦荣是一位身材魁梧、办事果断细致、讲起话来声音清脆宏亮、语气抑扬顿挫的人,他介绍说,建区十多年来,开发区管委会按照“科技兴区、品牌立企”的战略部署,强化服务质量,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进程,在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壮大企业发展实力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不难想象,在没有深入调查基础上的深思熟虑,就很难描绘开发区的宏伟蓝图。
根据开发区地域特色和传统产业优势,开发区管委会在服务引导企业走“品牌立企”之路上下足工夫,以企业为中心、以行业为主体、以科技为动力,大力推进开发区产业升级步伐,在帮助园区企业搞好新产品开发和科技计划立项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为企业争取享受政府的科技扶持政策。截止到目前,开发区已有1个产品列入2005年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2个新产品列入省级新产品开发试制计划,5个项目列入区级科技计划项目。在此基础上,开发区还广泛吸收引进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推进开发区企业技术创新。到2005年底,开发区已拥有国家级和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各1个,市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3个,区级技术研发中心11个,被认定省高新技术企业10家,市、区高新技术企业各4家,被列为高新企业培育对象企业18家;已有5家企业获得省名牌产品称号,8家企业获得市级名牌产品称号,被温州市政府列为“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11家,被列为2005—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发展目录企业6家;已有8个项目列入温州市民营工业企业对外招商引资项目库,3个项目获2004年底瓯海区科学技术进步奖,2家企业获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家企业获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瓯海经济开发区作为全市“文明工业园区”的创建试点,在全力担负起瓯海全区经济发展主战场的同时,全面开展了以“六大工程、两项建设”为主体的文明工业园区创建工程。创建4年来,开发区以加强园区投资软环境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加快非公企业党、工、团组织建设步伐,使园区文明程度、招商引资进程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打造园区社会文明协调发展中,由于历史原因,一批进园企业迟迟不能进入开发区,去年7月份,瓯海区委把一直担任重点工程总指挥的陈锦荣调任开发区管委会,在短短的5个月时间里,陈锦荣带领管委会领导班子,经过摸底排查,细致深入村(居)、企业,真正把被征地户的实际困难放在心中,积极落实二、三产返回地,主动上门服务,帮助村(居)委会做好公益事业,尽可能把村(居)力所能及做好的建筑材料、土建等承包给他们,主动上门慰问被征地户,并通过大小会议、上门谈心等方式宣传有关政策,分析利弊。因为处处为被征地户和企业着想,极大地改善了被征地户和管委会的矛盾,有力促进了企业进开发区的速度。与此同时,针对内部情况,下发了《关于调整责任片区和驻企干部职责的通知》和《瓯海经济开发区督促入园企业加快办理审批手续、服务责任的奖罚办法》,在开发区全体机关工作人员中实行奖罚制度,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进行一站式全程服务,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使被征村居落实了二、三产返回地,进区企业顺利进场施工,受到了上下一致的好评。同时开发区紧紧围绕一条“主线”——争创一流的开发区,完成两大“任务”,实现环境“三化”,培养“四有”公民,抓住三个“要点”——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着眼点;以“建、管、教”为切入点;以创建市、区级文明单位为示范点,以实施形象工程建设,塑造开发区品牌等“六大工程”为载体,采取“以点带面,逐层推进”的精神文明建设策略,选择了从党建入手,带动工团联动,实现开发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跨越,最终达到全面推进开发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的。
三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随着创建文明工业园区的深入,瓯海经济开发区共引进鞋革、眼镜、家具、服装、打火机、五金制锁、电子电器、机械化工、汽车配件等十大产业生产厂家300余家,构成了工业园区的产业主体,逐步实现了扩大规模进行技术改造、应用高科技、扩大出口创汇、优化内部管理、促进产业升级的良性发展机制,使园区企业不断上规模、上档次,先后涌现出了“黄河皮革”、“泰恒眼镜城”、“澳伦鞋业”、“自行车锁厂”、“汇顺达工贸”、“东方轻工实业”等一大批年产值上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建成如温州家具市场、温州装饰材料市场等大型综合市场两家。
回顾过去,瓯海经济开发区建设之路不仅向人们展示了开发区人特有的前瞻性,也尽情展示了开发区工人务实开拓的精神。展望未来,以服装、眼镜、打火机为主体的梧白工业园,以鞋革、服装、汽摩配件、五金箱包为主体的仙岩工业园,以机电产业为主的新桥工业园,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锁具和眼镜为主体的娄桥工业园,以皮革、机电为主体的三溪工业园正借助创建的东风稳健前进,我们有理由相信:瓯海开发区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