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投资理财>> 理财热点>> 正文

探因国企对专户理财的观望

人民财经网  2015-02-13 11:00:32 阅读:
核心提示:

  “业务还没开始,就受到了各种各样的阻力,这样下去,也不知何时会有业绩?”一位80后基金经理无可奈何地对记者说。

  “电话咨询的很多,但真正有签单意向的客户屈指可数。”另一位基金经理话语里也流露出些许无奈。

  “跟国企谈业务更是熬人,很多大型企业目前只是站在岸边观望,想‘拖’其下水,非‘三头六臂’不可”……

  “现在,又有了券商的分食,业务恐怕更难做了”……

  2008年6月,在基金专户理财得到正名后的短短不到几个月的时间,《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下称《细则》)正式出台,券商理财业务也获“正名”。据业内专家分析,此举给本不乐观的基金专户理财凭添分食者。

  在此之前,2008年5月22日,上海市国资委公布了《上海市国有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国有企业进行期货股票投资、委托理财作出限制。《办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严格限制企业从事期货投资、股票投资和委托理财,适度控制企业购买债券和基金。企业的金融投资规模和比例应当与自身的权益和财务融资能力匹配。”

  在融资、理财日益“时髦”的当下中国,上海市国资委的这一规定动作,让本来就观望基金专户理财的不少国企暂时驻足。基金大幕每一个经历过股市带来的狂喜和痛苦的人们都不会忘记2006—2007年的疯涨、2007—2008年的暴跌。

  在2006—2007年的疯涨中,基金大幕隆重拉开。

  “你还没买基金吗?太傻了,赶快买,买了就有赚”这是记者的一位朋友在基金火爆时对记者说的话。

  “我最近买了几股基金,投资不多,但两个月内已稳赚几万元。”另一位朋友透露了类似的信息。

  这样的形势在两个月仅能挣几千元的工薪族来说,基金投资收益的比例成了巨大的诱惑。

  一时间,涌入基金市场的散户资金源源不断。基金飞入寻常百姓家。

  狂喜之后是痛苦。随着2007年底2008年初股市的暴跌,市场低迷,基金备受煎熬。

  “唉!基金也没赚的了,赔大了”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

  2008年1月1日起,《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下称《试点办法》)正式实施,给风雨飘摇的基金大幕带来了些许定力。

  基金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简称基金专户理财,是指基金管理公司向特定客户募集资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户财产委托担任资产管理人,由商业银行担任资产托管人,为资产委托人的利益,运用委托财产进行证券投资的活动。

  试点办法规定,基金专户理财可分为“一对一”的单一客户(包括个人和机构客户)理财业务和一对多的集合理财业务。单一客户理财业务的起点为5000万人民币,集合理财业务无详细规定。但目前仅限于“一对一”客户。

  2008年3月25日,基金《特定资产管理合同内容与格式指引》(下称《指引》)下发给各基金管理公司和托管银行,并于当日正式实施。目的是为贯彻实施《试点办法》,规范基金管理公司的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维护市场秩序和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

  在此之前的2008年2月18日,鹏华、国泰、中海、易方达、南方、汇添富、嘉实、工银瑞信与诺安基金等9家基金管理公司成为第一批获准开展专户理财业务的基金公司。

  2008年3月初,广发、交银施罗德、海富通、华宝兴业、长城等8家基金公司第二批获准开展专户理财。随之,泰达荷银、大成等5家成为第三批获准开展专户理财业务的基金公司。至此,获准专户理财资格的基金公司近30家,占60家基金公司的近一半。

  2008年3月25日,《指引》出台的当晚,交银施罗德基金宣布取得第一单专户理财草签合同,易方达基金公司也于同日宣布已和一知名机构签订三方正式专户理财合同。其它基金公司也不甘落后,相继宣布签单。

  由此,市场预测,专户理财有望为A股市场引入2000亿元至3000亿元资金,成为市场上的又一支“主力军”。国企观望时间进入2008年4月。热闹一阵的基金公司暂时安静下来。安静中,华夏基金4月9日宣布签约1亿大单。在此之前,易方达透露自己签下的第一笔专户理财大单规模约为2亿元。交银施罗德表示,签下的第一单为上海某知名民营企业,资产委托金额近亿元。

  随着总部位于上海的中海基金管理公司与某大型国企烟草集团草签了资产管理合同,资产委托金额高达10亿元的国企大单拿下后,各基金公司纷纷把视线投向“国企”这块隐藏着巨大潜力的地带。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大基金公司分别拥有两种客户来源:一是国企和大型企业集团,一是具相当实力、大的个人投资者。

  按照规定,专户理财的每笔业务资产不低于5000万元,且仅限于一对一的单一客户理财。这给基金公司开发个人投资者带来了困难。先不说个人闲置资产过5000万元的富豪数字多有限,就是资产过了5000万元,放心置巨额资产于基金公司乳臭未干的投资经理管理的富豪又有几个呢?

  “自己的钱还是放在自己这里心里踏实,交给别人管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不可预料的情况。”一位闲置资产拥有者如是说。

  这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心理。

  但是,拥有资产超5000万元的大型企业尤其是国企在今天不在少数。

  基金专户在进入市场伊始,就把目光瞄准了颇具实力的国企。国企的态度又如何呢?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国企对基金专户理财普遍持观望态度。

  “电话咨询的多,很多处于了解阶段,真正有签单意向的少。”一位基金经理坦呈了目前的市场状况。

  “上海市国资委新出台的、不准用国资投资期货股票的规定对我们来说,是有直接管束力的,而基金专户现在的理财方式大多是投入股市,属于高风险地带,所以我们暂时不会选择专户。”上海市一家大型企业的负责人就上海市的情况这样说。

  为什么观望?

  “基金专户对多数国企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专户理财究竟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还很难预测。在这种难以预料的形势下,大多数国企观望基金专户是可以理解的。”一位国企负责人表示了理解。

  “国资委对国企资产是有管束的,在条条框框下,我们还是选择最稳妥的办法。在对基金专户不太了解之前,很难将资产交给他们打理。”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国企负责人说的直接。

  “不同客户有不同的需求,国企可能追求本金的安全性,私企则预期合理的回报。这种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基金操作的复杂性。”易方达基金总裁助理、专户理财总监肖坚认为。

  国资特定的性质决定了其不会选择高风险下的利润。

  基金专户本身的特质也是不少国企驻足观望的原因。专户不一定就有巨额收益,利润多少要看市场和基金经理的打理。“如果亏了,风险有谁来承担,是个难题。这成为许多国企犹豫的因素。”

  专户资金以股票投资方向为主的高风险投资方式,注定了追求安全和稳妥的国企的驻足。

  另外,基金专户“一年之内不准撤资”的规定,给其本身带来了很大的局限。

  税收是另一个不利因素。据专家分析,目前国家税务总局尚未对专户理财的投资收益给予相关优惠政策,企业的钱放在开放式基金里,如果做一个长期的投资者享受分红可以享受免税优惠,但专户理财税负很重,既要缴纳营业税,还要缴纳投资收益所得税。

  “现在很多企业一听基金,就有一种抗拒心理。因为随着股市的暴跌,投资基金的人亏了。这种形势下再去游说有定力的国企,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随着2007年牛市成为过去时,市场整个走低以来,基金的预期值大大降低。

  继6月10日大跌以来,截止记者发稿时(6月19日),沪深指数已跌破2900点,市场一段时间的低迷让基金专户雪上加霜。

  而人行货币政策的流动性紧缩(中国人民银行7日决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2008年6月15日和25日分别按0.5个百分点缴款)、油价暴涨(6月6日纽约商交所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138.54美元,较前一交易日猛涨10.75美元)、越南股市崩盘(截至6月4日收盘,越南指数累计跌幅已达58%,高居全球之首),一系列因素更给低迷的市场增加了许多不利空间。

  于6月开闸的券商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对基金专户又形成了很大的竞争态势。“这次有了分食者,我们的业务恐怕更难做了。”一位基金经理的语气里包含了很多无奈。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因素,是基金经理队伍的素质问题。伴随着基金专户这个新鲜事物的出现,也产生了一批以此为职业的基金经理。但很多基金经理的素质堪忧。

  据了解,基金经理不仅呈现低龄化(不少为颇受诟病的80后)态势,且流动性太强。一个缺少稳定高素质队伍的行业,怎能让投资者尤其是大型国企踏实地把巨额资产交给他们管理?

  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由基金经理们打理的资产总体亏损了一万亿元,超过了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150家央企2007年的总利润,超过了中国在2006年和2007年两年的财政总收入。这个数字值得基金专户思考。

  “在未来市场不确定的情势下,国企观望基金专户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一位国企负责人对记者说。

  “权借在外祸乱始生”韩非子的这句话或许也能解释国企观望基金的理由。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产品与服务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招聘信息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人民经济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finance-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5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