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周航:创业最艰难时我经常不想活 就是不敢死

人民财经网  2015-01-29 17:03:19 阅读:
核心提示:

  周航:创业最艰难时,我经常不想活,就是不敢死

  周航:中国过去30多年改革中,成功经验是“绕大弯”,以此回避存量的阻力。易到用车一直的做法是,不试图取代出租车,先解决高端人群高品质、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价格和服务都高于出租车许多,远离存量竞争。既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又可以温和地进入市场,获得生长空间。

  口述者:周航(42岁,易到用车网创始人兼总裁)

  最近关于专车和出租车的利益博弈,在社会上讨论热烈。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一次商业模式的讨论,未来很有可能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历史时刻。潜移默化中,这次讨论完成了一次社会启蒙。当舆论一边倒地支持专车合理化,老百姓发现,原来习以为常的出租车行业是这么陈旧落后。

  这次讨论也将启发人思考,用什么路径去推动社会改变。我的老朋友(调查记者)很早就开始揭露出租车黑幕,呼吁改革。他的白皮书一写就是十几年,但收效甚微。

  真正让变革发生的是技术。互联网专车为出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人们体验到了更优质的服务,更多的社会力量被卷进来,倒逼行业做出改变。诉求形成了新的势能,决策层就要倾听民意。某种程度上,交通部最近对专车的认可,就是对民意的回应。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看到时代进步的轨迹。对于制度的发展,我们既不要指望一蹴而就,也不要沮丧地认为永无希望——关闭的大门会在一次次的撞击下松动。面对陈规,我们曾经只能被动地吐槽,或者寄希望于决策层自省。现在我们开始乐观地发现,改变是可以发生的。

  回想我的创业经历,进入租车行业的风险,我不是第一天才知道。刚开始做易到用车(以下简称易到)时,我特别感谢携程的副总裁郭东杰,他第一次听我聊起易到,有些担心地说,法规上可能会有些风险啊。后来他又想了很久,“不过也没有关系,我们终归还是要做一些心中认为正确的事。”

  他的这句话给我特别大的鼓励。现在中国的商业社会更看重得失与成败,但我真心希望国人看问题,都能多谈一些是非,少谈得失——是非是你认为重要和对的事情;得失是这件事能不能做成,做成有什么好处。

  我也曾抱着同样的问题在硅谷跟Uber 和Airbnb 的人做过类似的交流,他们也同样面临来自租车业和酒店业的诉讼和禁令,但他们的员工因此充满了自豪感,认为自己是英雄,正在挑战和改变一个腐朽的制度。

  做正确的事,是否最终一定会有所得?我不敢这么说。在中国,坚持做自己常常风险很大、代价沉重。我跟埃隆·马斯克有过几次对话,最近的一次我问他:你做过特斯拉、 Space X 、 Solar City 这样多不可思议的事且如此具有颠覆性,你的勇气从何而来,为什么还能hold得住?他的回答非常了不起。他说:“恰恰相反,我做这些事,失败的几率远远大于成功的几率。”他到今天也不认为自己做成了,为什么要继续?这是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主张——一个颠覆者应该做自己想做、值得做的事,与得失和成败无关。

  我做易到也是如此。许多事我并没计算过失败的代价,能坚持下来只是因为易到所代表的未来交通让我的内心常常激动不已。

  我做易到必须感谢三个人。第一个人是胡舒立,在2009年,她在《财经》杂志写的一篇新西兰《“公司出租车”模式》的小文章引发了我对出租车的关注和思考。另一个是茅于轼先生,他是我非常尊敬的长者。我们曾经在2010年讨论过出租车在多大程度上具备公共产品的属性,也逼着我从经济学逻辑彻底理清楚。为此我建了一个模型,计算北京出租车占路面的负荷比重,证明为什么数量管制是错的,为什么共享经济有巨大的潜力。

  目前,国内许多租车软件模仿的是Uber ,但易到可以说,与Uber 的理念完全不同。Uber 强调的是“快捷”,一切以快为标准。而易到强调的是“专属”和“社交性”。我们鼓励用户挑车,鼓励用户收藏自己对车的偏好,鼓励司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也希望司机能够在平台上沉淀老用户。

  未来,我毫不怀疑地说,易到的模式将比Uber 牛得多,在可扩展性上更具优势。因为我们设想中的易到,不仅是租车平台,更是共享经济下的大社会,我们希望让人们享受到更好的出行生活。易到的未来可能不光是车,而是会进入更多的长尾领域中,甚至建立垂直性整合平台。

  微信现在已经占据移动端几乎30%的流量,但它基于社交和熟人属性,不是一个用来承载商业功能的最佳平台。未来,将会有数以千计的O2O终端,它们既不适合以独立的APP形式存在,又不适合寄生于像微信这样的平台上,我们可以将它们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垂直平台。

  所以,易到还有许多目标要去完成。把专车做成,我们将是10亿美元级别的公司。把出行做成,将是百亿级别的公司。把平台做成,将是千亿级别的公司。这些目标,都值得我们一个个地挑战。

  而我们的竞争对手,许多还在模仿Uber 。大多数中国公司的做法是山寨国外已经被证明成功的事,然后比他们做得更有执行力、更狼性、更苦逼。全球的互联网竞争,没有一个地方像中国这样残酷和血腥,资本又在其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比如许多人认为可以用钱烧死对方。我认为,如果烧钱在产品和技术上,再多都是值得的。如果烧在价格战上,这只会提高行业的进入壁垒,把新人挡在外面,但对于现有的竞争者,这么做不现实。

  易到不会跟这种风。况且我已经不渴望追求成功的结果,而是更享受创新和创业的乐趣,我也希望可以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

  易到正在采取更聪明的竞争方式。我们刚刚与海尔产业金融联合成立了合资公司“海易出行”,由海尔提供金融支持,易到负责运营。我们的目标是在2017年达到10万辆车的规模,届时我们的资产规模也将达到80亿,并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租车公司。由此,易到可以突破传统汽车租赁公司的发展瓶颈,实现盈利模式、业务模式和融资模式的创新。

  易到用车目前的主要业务仍然是商务用车,我们当然有对共享社会的期冀,但出租车不是我们主要的竞争对象。因为中国目前的出租车定位是公共产品和服务,数量和价格管制也将长期存在。几个月来,我对友商的一些急躁做法始终持保留意见。我认为,他们的冲击力过强、策略激进,用低价抢占出租车流量,给司机大量补贴,从而引起了市场的剧烈反弹,也带来了风险。

  必须承认,任何变革都会带来破坏性,必须考虑社会面对冲击的承受力。管理者有现实的社会责任,如果出现停驶等问题,影响稳定,将给社会和决策层带来过大压力,这也无益于推动变革。

  事实上,没人否定社会进步的需求,但能找到行动路径,不拿理想的状态空谈,才是真正的改革者。否则你就只能从旁观察或呐喊,无法参与。

  目前,我认为更合理的方法可能是在增量上做文章,而不是颠覆存量。中国过去30多年改革中,成功经验是“绕大弯”,以此回避存量的阻力。易到用车一直的做法是,不试图取代出租车,先解决高端人群高品质、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价格和服务都高于出租车许多,远离存量竞争。既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又可以温和地进入市场,获得生长空间。

  对这样一个不确定的行业,我不能说自己满怀信心。但创业的这条路,就是一条不断产生怀疑,又要走下去的路。年轻时,在创业最艰难的时刻,我曾经说,我经常不想活,就是不敢死。

  后来,我喜欢上了徒步和户外运动,曾经参加过几次“玄奘之路”的戈壁挑战赛。一次徒步后,我写过一篇感言,叫《不知所措的坚持》。徒步很容易坚持,因为营地就在那儿,路径不需要你选择。尽管心里诅咒着,脚下疼着,你知道坚持下去就是胜利。

  而创业之难,因为路径和目标的不确定,经常让人饱受折磨:“我做得到底对不对?能不能成?用户到底需不需要它?”

  我有一位好朋友,是航班管家的创始人王江,我们经常在一起,毫无保留地交流,互相鼓励。2012年春节前,易到用车获得B轮融资前夕,正是最交困的时候:业务增长不理想,融资不顺,我陷入了自我怀疑。在王江家的厨房里,我焦虑地问他:“我做的到底是不是个事儿啊?”他说:“你说呢?”我说:“可能不是个事儿。”他说:“我也觉得不是个事儿。”我说:“怎么办呢,要不然我转向?”他说:“该转你就转吧。”

  这些插曲,都是创业中的“不知所措”,所幸后来我坚持了下来。尽管没有方向,内心充满恐惧,但生活在继续,公司里的人还在这里,你还要硬挺下去。这段经历给了我一个启发:在创业的路上,再不知所措,也千万不要停下来。你想观望一下是不行的,很快就会被对手和市场甩掉了。即使方向错了,也要往前走。只要走下去,一切就有希望。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产品与服务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招聘信息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人民经济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finance-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5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